首页

搜索 繁体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第1o节(2 / 3)

地契,程序十分简单。

而荒地的位置离县城越近,价格就越贵,反之则更便宜。

曲花间心中默算了下自己手中的银子,又故作为难的选了位于清江下游离县城莫约三十里地的一处位置。

这处地方是一个大山坳,靠山面水,山坳中地势相对平坦,除了交通不太方便外,几乎毫无缺点。

最后曲花间以三千两银子便将这处山坳和后面几座包围住山坳的大山全买了下来。

曲花间看着墨迹未干的地契心里十分满意,这处地方林场面积占了一大半,所以耕地面积只算三千亩,但距他粗略估算,这里至少能开垦出上万亩地来。

而且开荒地前两年不收税,第三年到第五年只收一成税,若是经营得好,他光种地便能吃穿不愁了。

那小吏看着曲花间洋洋自得的样子也很满意,好不容易才能遇上这么一个冤大头,卖出去这么大一块荒地,只要在帐目上小小改动一下,他便能赚上一大笔银子,足够他胡吃海喝好一阵子了。

正是因为想到这点,小吏给曲花间办理地契的时候格外利落,鲜红的印章一落,曲花间又多了一块上万亩的土地。

曲家护院很快便将银两送了过来,小吏点清数量后便将这张薄薄的纸递给了曲花间。

曲花间买的地名曰糖罐山,因春日漫山遍野开满糖罐花而得名。

这种花结出的果子是一种名叫金樱子的药材,植株全身带刺,要将这些刺藤清理干净恐怕要费些功夫。

曲花间也知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的道理,只招了一百个帮工前去开荒,争取在春日结束之前能开出一片地来,能种多少算多少。

如今给曲花间开荒的帮工已经有一百五十个人,每人每天包早晚两顿饭,还有二十文工钱,听起来不算多,但一个月也要上百两银子和四五千斤粮食。

“照这个样子下去,等不到秋收,我就要破产了。”曲花间叹了口气将最近一个月的账本合上。

“曲辕犁和水车的事如何了?”

距离曲花间南下回来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曲宝这段时间几乎日日早出晚归的忙活这件事情。

“曲辕犁还算简单,我找了几个木工和铁匠赶工制作出了五个,已经送去庄子上试用了,听说效果不错,比从前用的犁头省力多了,少爷您可真是个奇才,什么都懂!”曲宝两眼冒星星,一脸崇拜的拍着马屁。

“水车结构复杂,目前只有城南的鲁木匠能勉强看懂图纸,还没做出成品来,我今儿下午去瞧了瞧,勉强有个雏形了,要完工恐怕还有些时日。”

曲花间闻言点点头,“让工匠们继续赶赶工,多做些曲辕犁送去糖罐山那边,目前地里还不缺水,等等也没事。”

“知道了少爷!还有就是工匠们也看出了咱家曲辕犁的好处,托我问问少爷能不能把这制作方法卖给他们。”

“他们想用就用吧,只要优先供给我们就行了,这些图纸都是我在一本古书上看到的,本来我也不是发明他们的人。”

改良这些农具的人本来也是想让老百姓能种出更多地,让更多人吃饱饭,曲花间虽然没有这份才能,亦没有广阔的胸襟,但也不至于私心自用。

作者有话说:

----------------------

宝宝,收藏点一下可以吗,比心心!

第13章 火锅

有了曲辕犁,开荒效率高了许多,城外的荒山总算赶在四月下旬全部种上了种子。

水车也在四月下旬的时候成功问世,有了水车,庄稼的灌溉问题也解决了,曲花间站在湿漉漉的田埂上,看着蓄满水的田里整齐有序的一排排秧苗,心中成就感十足。

这边田地全部开垦出来,原本负责开荒的五十个人只留了十五个人伺弄庄稼,剩下的人全都去了糖罐山那边。

糖罐山那边交通不便,开荒难度也大,目前只开垦出不到一千亩水田,今年剩下的地只能开出来种高粱和黄豆了。

等种高粱黄豆的季节过去,开荒的进度也并没有慢下来,剩下的荒地要想全部开垦出来,差不多要半年时间。

半年后庄稼也陆陆续续开始成熟,等秋收结束便要入冬,这些荒地只能明年再播种了。

曲福老胳膊老腿的,在糖罐山和城里来回奔波,不过半个月,便累得瘦脱了形,曲花间便让他只负责城外这边,另外将林茂和庄子上的杨管事派过去负责那边的事宜。

时光匆匆,两个月很快过去,春耕总算全面结束,天气也渐渐热了起来,曲花间穿着薄衫,手中的扇子舞得哗啦作响。

看着愈发空荡的库房,曲花间总算找回了些前世看银行卡余额的窒息感。

今年青岱县雨水充足,气候事宜,庄稼长势极好,连新开的荒地上的庄稼也在曲花间教会帮工们沤肥施肥之后,看起来郁郁葱葱。

不出意外的话,等秋收之后粮食价格就会降到往年的水平,所以想靠卖粮食挣钱,很可能两三年都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