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53节(1 / 2)

但即便武功不够,凭借为富宋奠定基础、终结五代十国重塑人伦道德,也足以让赵匡胤跻身声誉榜前九。

【赵匡胤:这……朕不敢当。】

【李世民:朕亦觉文治不及你。】

看到赵匡胤种种富国之政,李世民自叹弗如。

秦念曾言农工商的相互促进,他对此虽极为欣赏,却也还是颇有顾虑。

直至今日看到赵匡胤的治政之后,李世民才明白这种相互促进有着怎样可怕的潜力。

宋朝没有完成大一统,太原以北皆在异族掌控下,疆域远不及大唐的一半。

却有着三倍于大唐的富裕!

若不是赵光义弑兄篡权,在这样富裕的财力支撑下,加上赵匡胤部署北伐时的表现——

赵匡胤治下,宋朝必不会仅限于中原之地。

【刘彻:秦念,你自认文治武功皆居首位?】

刘彻很是看不惯秦念的自负。

【秦念:不,朕只是文治居首,武功居首者只能是祖龙。】

秦念当然得认为自己文治第一,不然怎么配得上民心榜首的位置?

至于为什么说武功居首为祖龙,那当然是因为“始皇帝”。

有人认为大一统思想早已有之,故而始皇帝不能被赋予“大一统”功绩。

郡县制也是早已有之,始皇帝一统六国也不过是继承六代秦王遗泽。

这话说的,就好像是个人都能替换嬴政当这个始皇帝。

时势造英雄这话没错。

但那也得本身是英雄,才能为时势所造就。

换做他人,真能一统天下并选定郡县制治国,彻底改变华夏进程?

统一六国,在分封与郡县的抉择中选定郡县制,以大魄力统一文字与度量衡,以秦法重定华夏秩序者——

始皇帝。

嬴政。

【嬴政:……】

嬴政嘴角上扬。

【刘彻:秦朝的疆域还没汉朝广阔。】

刘彻并非不认可始皇帝的武功,只是不服秦念将文治武功居首者皆归于秦。

【秦念:开创的功绩远高于继承。】

【刘彻:……】

“所谓千古一帝,其必有突破时代限制的开创性功业。汉武帝的功业,在于为华夏铸魂。”

想起自身被后世定论为千古一帝,也是因为“开创”之功。

刘彻无法反驳。

【刘秀:文治居首,秦皇时期亦富于宋?】

刘秀也就尝试着问一下,本以为会为天幕所阻。

然而就如他此前所猜测的那般,天幕的规则限制越发宽松。

【秦念:比宋富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方面,朕之一朝,如今最大的文治功绩是文盲率降到六成以下——十四岁以上识字不到千字者视为文盲。】

文盲率,文盲占据人口的比例?

秦念一朝,每十人就有四人认识千字?!

此刻各朝皇帝都懵了。

在此之前,他们都认为武功自是比开疆拓土,文治应是比较各朝富裕程度。

可秦念却骤然拉出一个他们未曾设想过的文治计算方法。

文盲率?!

此时众人都想起了秦念的科举制——

那些遍及各地的里学。

………

秦念编造文盲率为六成以下,是参照开国时文盲率为80,而1964年为381,取中间值。

网上说明朝的文盲率在70-90,假设这个数据属实,秦念编的“六成以下”就不足以证明自己文治第一。

但这个数字没提文盲的标准。

事实上史学界至今没能确定清朝的文盲率,就更别说距今更久远的明朝。

——清朝识字率低于1为误传,那是新式学堂学生的占比。

秦念可以确定:以识千字为标准的文盲率,六成以下就足以碾压所有封建王朝。

1930年的《寻乌调查》记载:“女子可以说全部不识字,全县女子识字的不过三百人”。

这是农村的数据,但封建王朝的农村人口占比在90以上,低于10的城市人口对总体数据影响不大。

据此可以判断,封建时代女子的识字率可以忽略不计。

而男子的识字率最乐观也就30(三名男子中就有一人认识千字),不乐观那就是《寻乌调查》的“识字二百”只占百分之二十,要是标准提高到识字一千,那就更低。

男女一同计算,各朝文盲率就必然高于85,大概率在90以上。

至于以通俗小说的发展来测算明朝的文盲率,那肯定不对。

因为清朝的书籍出版种类为明朝的三倍以上——印刷技术的进步将书籍的价格打下来,这才是小说行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刘秀:秦皇文治,古之无二。】

刘秀心服口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