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52节(2 / 2)

多人。】

【李世民:……】

【赵匡胤:……】

赵匡胤猜得出光义为何如此。

得位不正,试图以此笼络天下士人之心。

难怪光义明知折杖法之弊,却没有对其作任何改动。

既然要笼络人心,又哪里会改动于官吏有益的折杖法?

第87章

【秦念:因为得位不正, 他还大规模封赏功臣的亲属为官,数量也有数千人。】

【秦念:他这么做应是为了让自己提拔的官吏取代你朝的官吏,又由于提拔的几乎都是文臣, 文官垄断官场,彻底塑造大宋重文抑武的风气。】

【赵匡胤:此番不会再有此事。】

秦念没有说宋太祖搞职权分割、官职分离也会导致冗官,但这已经是代价最小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

且大宋的财政完全能够负担得起这个程度的冗官。

假如赵光义完全照抄宋太祖的政策,冗官还真不至于到后期那个地步。

【秦念:冗官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出在你的流民安置政策,招抚了大量流民充任的胥吏。】

【赵匡胤:朕已知此策之谬误,往后必皆用“以工代赈”之法替换。】

赵匡胤在认错,最焦躁的却是朱元璋。

宋朝最严重的三冗问题,其中的冗兵冗官竟然都与宋太祖一句“唯养兵为百代之利”有关。

而他朱元璋, 可是在二十几年前就开始编纂《祖训录》。

大明亡于异族, 难道也和他留下的祖训有关?

这个疑问甚至都不能算疑问。

就目前所见, 朱元璋就已经意识到“低薪养官”“富养宗室”极有可能遗祸后世。

【秦念:冗官形成巨大的利益集团后,后世宋帝有人想要变法,也无法功成。】

【赵匡胤:德昭!】

【赵德昭:我必遵父皇之意!】

见秦念道出大宋的种种弊病,赵德昭反而安心。

他最怕的就是什么都不懂, 反而伤国之根本。

如今得知弊病所在, 他就有了治政的目标。

【秦念:赵匡胤, 后世并不认为你能和二凤比肩。】

【赵匡胤:朕知道。】

前四人中,唯有他不是“千古一帝”。

秦念将大宋许多问题点出,不留半点情面。

但赵匡胤对他并无怨言。

他清楚一旦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再结合秦念谈其他皇帝时的各种政策,大宋的国力必然迎来暴涨。

【秦念:但在文治上, 朕认为你要高于二凤, 说是朕之前的第一人也不为过。】

富宋的富, 就是宋太祖最大的文治——

宋时工商农的地位皆远超其他封建王朝。

赵匡胤没能跻身千古一帝,完全是武功拖累文治。

更令人惋惜的是宋太祖并非没有实现武功的能力,而是他死得太早。

以宋之富,若是能配上大一统的武功,“唐宗宋祖”或许真能算作并列关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