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的时机,先去苏州苦心经营几年,掌控住经济命脉,以及构建面对皇权也能自保的势力。
表明了自己的未来想法后,林泰来又道:“其实你们也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我一直身兼数职。除了词林官之外,还有太常寺少卿加三部郎中四个官职。
今天我就告诉你们,其实我不惜冒着种种非议、屡屡被讥讽为贪恋权势也要身兼数职,都是为了你们好啊。”
众人一时没明白,这也能“为了你好”?
林泰来转头看向王天官,“等我辞职以后的事情,就劳烦天官安排了。”
王天官身体不大好,只言简意赅的说了一个字:“是。”
然后林泰来对申用懋说:“等我辞职后,你就接替升为正四品太常寺少卿。”
对陈允坚说:“你接替我,升为吏部考功司郎中。”
对沈珫说:“你接替我,升为礼部主客司郎中。”
对王士骐说:“柯挺将接替我升为兵部通信司本司郎中,而你则可以升为员外郎。”
听到这里,众人似乎才理解,林泰来一直身兼数职,原来是为了帮他们占住坑位,等他们熬够资历接班!
感动,实在太感动了,不敢不感动!有这样的领袖,真乃全体社员之福气也!
最后林泰来说:“当然我也不是彻底辞职,我将仍旧保留翰林院侍读的职务,并且准备出任兵部通信司江南行司的郎中。”
王天官淡淡的说:“知道了。”
众人也才明白,今日王天官为何列席。这样大范围的人事布局,必须要天官全力配合。
十月底,京城的天气已经寒冷了,但是依然举行了献俘大典。
有了前年的经验,这次朝廷准备献俘礼就从容娴熟了许多。
甚至连主角都没变,还是万历皇帝,不会有人以为献俘礼的主角是林泰来吧?
在数百乐舞生的凯歌声中,文武百官在午门下列班,万历皇帝登上午门五凤楼,接受朝贺。
时隔两年后,文武百官又一次看到皇帝了。
林泰来又一次打破了惯例,站在午门下高声向皇帝奏报战果,按制度这本该是兵部尚书的工作。
然后象征性的一百名倭寇俘虏被带到午门前,接受大明的审判。
当然这一百名俘虏也不是随便选的,都是足轻组头之类的角色,算是最低级武将。
普通足轻倭兵上不了台面,而高级点的倭将又都拿去换银子了,所以只能挑选这种“足轻组头”级别的倭寇来充场面了。
刑部尚书陈于陛上前,代表朝廷宣布了对这批属于“最穷凶极恶死硬分子”倭寇的判罚结果——立即处斩,并且请求皇帝批准。
献俘礼就是这样的,这些象征性被拉到午门的俘虏,统统都要杀掉,以震慑四方。
不过午门上的万历皇帝这次面对处斩请求,却稍稍犹豫了片刻,没有像上次献俘那样痛快响应。
每个俘虏送去铜山,平均每年可以给自己创造四两白银利润,一百人一年就是四百两
最后万历皇帝既牙疼也心疼的下旨道:“拿去!”
两侧的锦衣卫官一个接一个的传话,传到午门下,继续由上千站班的大汉将军喊话。
随即这一百名倭寇被推出皇城,经由长安右门游街示众后押往西市,斩首示众。
献俘礼结束后,朝臣开始为今年工作收尾。
反正皇帝不上朝不祭祀,各种岁尾年初的典礼大加简化,大家全都轻松。
再加上林泰来这次回朝后也不惹是生非,朝廷乱象起码能少一半。
当朝臣以为朝廷将会太平无事一段时间时,新贵林泰来突然上疏,请求辞去所有兼职,并且告假回乡探亲。
朝堂为之震动,没人想到以林泰来之权力欲,这次突然就“退让”了。
在大部分人看起来,林泰来此举似乎有种“隐退”的意味。莫非功高之后,就想急流勇退了吗?
------------
第七百六十章 反常和机会(求月票!)
在皇帝懈怠、懒得一切事务都亲历亲为的时候,司礼监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每日对奏疏进行“筛查”。
大珰们认为需要让皇帝知道并亲自处理的事情,都会直接送到御前,比如今天林泰来的辞职奏疏就属于此类。
万历皇帝也对此感到意外,愕然道:“近年来朝廷及四方多事,幸赖林泰来镇压,何至于此?”
在万历皇帝心里,林泰来的好处很多,主要有三点。
一是在各种时候都很能长脸,关键时刻都能办成事,非常满足皇帝这天下共主的虚荣。
二是林泰来并不讳于谈搞钱,而且还能做到积极搞钱,和皇帝很有共同话题。
三是林泰来和清流党人是死对头,并且近些年能把清流党人牢牢的压制住,让皇帝耳根清净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