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现在气学式微,既不流行也不时髦,让众人更没兴趣听。
但是当很多人转身要走时,却发现身后站着一排十来个大汉,拦住了道路并虎视眈眈的注视着他们。
当中还有一个捧着铁鞭的白脸大汉,和气的劝着说:“来都来了,你们还是听听林坐馆的讲话吧。”
众人:“……”
这难道就是顾宪成避战不出的原因?
林泰来也没管别人走不走,站在那里,开口就讲了起来:
“说起气学啊,讲究的就是知、行、理三门功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气学的根基。
先说基本概念,知呢,我称之为知识;行呢,我称之为实践;理呢,我称之为客观规律”
傍晚时候,申时行从内阁下班回家,刚进了大门就问道:“林泰来何在?”
有知情人答道:“林解元和大爷一起在灵济宫,似乎是在公开讲学。”
“胡闹!”申首辅想也不想的怒喝道:“这孽障才有多少学识,胆敢去公开讲学,真是自取其辱!我这个当父亲的,脸面也要被丢光了!”
旁边管事小心的答道:“不是大爷讲学,而是林解元在那边讲学。”
申时行:“……”
林泰来能讲什么学,如何以武入道吗?
回过神来后,申时行又下令说:“速速把人找回来!有要事传达!”
灵济宫这边,林泰来听说申首辅找他,立刻收了讲学摊子,匆匆回到申府。
看到林泰来,申时行叹口气说:“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先说好消息?”林泰来答话说。
申时行便道:“好消息就是,皇上同意今科武试开殿试了,武试第一名可以有状元之名。”
林泰来很想起身走人:“那就没有坏消息了!”
申时行继续说:“不,还是有坏消息。郑贵妃的兄长郑国泰突然报名,参加武试。”
林泰来疑惑的问道:“我们这些武举都是一级级考上来的,郑国泰又是怎么报名的?”
申时行答道:“天子特旨,准许郑国泰报名。”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后宫宠妃郑贵妃的哥哥郑国泰听到了“增设”武状元的事情,也动心了。
“你怎么想的?”申首辅问道。稍微了解宫廷内情的都知道,郑贵妃那可不是一般的宠妃。
林泰来却喜形于色的回应道:“在下刚才说了,没有坏消息,全都是好消息!生活越来越甜,好日子还在后面!”
申首辅恍恍惚惚,你林泰来怎么还突然高兴了?你还是个正常人吗?
今天稍微卡文以构思新剧情为主了,明天再多写点,继续求月票支持!
(本章完)
------------
第二百七十四章 武状元和尚书(求月票!)
若说起郑国泰,就必须要先说他的妹妹郑贵妃,这是一个最受万历皇帝宠爱的妃子。
而且历史上的郑贵妃陪伴万历皇帝三十八年,一直都能维持宠爱不衰,她没有皇后的名头和礼制,但在后宫却有皇后之实。
为了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万历皇帝能和大臣一直斗气二三十年,堪称大明第四深情。
第一是太祖高皇帝对马皇后,第二是宪宗对万贵妃,第三是孝宗对张皇后,第四就是万历皇帝对郑贵妃。
经常在后世影视里担当反派角色的郑贵妃,秉性其实不算恶毒之人,但也是一个挺能折腾事情的贵妃,被人津津乐道的那些明宫“奇案”里,不少都和郑贵妃有关联。
而报名参加了今科武试的郑国泰就是郑贵妃唯一的亲兄长,外戚郑家的骨干。
想到这里,林大官人就感到,自己或许是被“蝴蝶效应”了。
历史上郑国泰肯定没有参加武科会试,正如历史上的万历十四年肯定没有武状元。
难道自己弄出了大明第一武状元的噱头后,把郑国泰吸引到了?
外戚郑家肯定不缺皇帝的关照,经常因为超额封赏而被大臣诟病,但郑家缺的是获赐特殊恩典的正当理由,以及能让家族脸面增光的东西。
申时行看到林泰来的表现极为不正常,就提醒说:“你确定还要夺取武状元?其实这个武状元没那么重要。”
武科之所以不受重视,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出路一般。
不像文科,中了进士就是清流,三鼎甲直接入翰林,在官场号称“天上仙”。
而武进士就没有这些荣耀,武举制度正式确立后的正、弘年间,武官中了武进士的待遇就是原官提一级,普通人中了武进士的待遇就是授予经历、知事、巡检等低级官职。
即便拿到武试第一,武官待遇是提两级,普通人就是授予正五品千户。
一直到嘉靖南北都出了乱子之后,武进士的出路待遇才稍微好了点,普通人和低级旗校也有方镇幕僚、带队营官、城堡守备、营兵教练之类的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