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巅峰学霸 第315节(1 / 3)

现在唯一还没完成的是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在九月中旬举办的报告会上,他的学术演讲稿。

这次报告会的题目很大,“黎曼-乔喻定理时代的数学发展”,实际上就是选择的报告命题就是围绕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推广跟应用。

田言真的想法,是让他直接把去年跟今年所有相关性研究总结一下就行,将重点放在对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理解上。

大概意思就是吃吃老本就行了。事实上这次报告会也不止是他一个人讲,还有薛松、陈卓阳,甚至一些国外研究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教授都会在这次会议上做报告。

当然也包括了临时摊上任务的余伟跟陈哲论教授。虽然他们的论文还没发表,但他们所提出的模态谱流形与稀疏映射技术还是很富有见地的。

但也正因连余伟都根据他的研究拿出了新东西,乔喻就对只是做一些总结不太满意了。

虽然他很热心的帮余伟跟那位陈教授稍微修改了论文,还很热情的帮两人给洛特·杜根写了一封推荐信,但这并不代表乔喻能接受被余伟给比下去。

开什么玩笑?

这可是他拿到了菲尔兹奖之后第一次报告会,讲些没营养的东西?

对此乔喻原本打算顺手把孪生素数猜想证明了,但又放弃了。

原因无他在证明了素数上界间隔为2之后,再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乔喻觉得太简单了。

不管是进一步确认稀疏性映射中的全局性质鲁棒性,又或者对模态谱流形中的奇异点进行排除,构造全局流形同胚映射……等等,都不需要太多的技术。

换了以前对刷论文还有兴趣的乔喻,还愿意做一做这些工作。但现在他只觉得意兴阑珊。

阈值太高了,文章里原创性的东西不够多,很难激起他的兴趣。

思来想去之后,乔喻还是想能在报告会之前把他的乔喻量子模态空间给完善,并在大会上给大家一些小小的新学期惊喜……

第214章 彼得,你要听我的!

哪怕是报告会上也不愿意被人比下去,可以说是少年意气,有争强好胜之心,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智商高绝之人总有着撇开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比如怎么让其他人心甘情愿的都团结在他这个小家伙身边?无非是需要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

一千个人能有一千种心思。尤其是搞数学的,心思更多。

能者上,庸者下。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真要落到实处,难得很。

他现在可以无视规则,一是因为他年纪小,谁也不好意思跟他斤斤计较。而且真生气了就算是掀桌子,各种舆论环境也是偏向他的。

二是他上面还有袁老跟田言真帮忙顶着,自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人是会长大的。

十几岁的时候他能干的事情,等到二十多岁,三十岁的时候再干肯定就不合适了。

前者是机灵可爱,不通世事,后者就是恃才傲物了。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就先把规矩立起来。确立足够的优势。

乔喻甚至觉得一个菲尔兹奖还不够。因为他还太年轻。

人家三十多岁的时候拿个菲尔兹奖,以后就算没什么突出的成果,光吃老本都能享一世荣光,但他不行。

十七岁拿了菲尔兹奖,哪怕只是寂静一段时间,说不得都会有人觉得这是伤仲永了。

所以要让一众数学家归心,等到袁老跟自家导师退休之后,他还能把人使唤得如臂指使,就等趁着现在他可以心无旁骛做事的时候,多拿出点东西来。

展现他的能力并不是昙花一现,总之不能让余伟那厮抢了风头。

就这样转眼间又是一周就过去了。

距离定于九月十五日召开的报告会也只剩下三天。

已经有受邀前来的国外数学家抵达京城。比如安德烈教授,丹尼斯教授,山姆教授……

没错,第一批抵达华夏的,大都是之前跟华夏这边教授跟研究员有过合作的学者们。

跋山涉水来一趟不容易。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跟皮埃尔·德里尼想的一样,顺便来华夏度个假但只参加一场报告会多少是有些划不来。

提早来两天正好跟以前一起合作的教授们聚一聚,聊一聊。

尤其是那些跟华清或者燕北数学院有过合作的学者们,这次来的都很积极。

整个数学理论学界又没什么秘密,只要是那些知名数学家,谁在研究些什么,近期又发表了什么论文,都不是秘密。

不知名的,但近期出了重要成果的同样如此。

比如将素数间隔上界缩小到2就属于这种。

自从张远堂将证明了素数间隔上界有界之后,在极短时间内被缩小到了246。

然后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数字一动不动,最后西方数学界用了种种办法,缩小到了

直到乔喻搞出了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终于将这个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