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喻突然为这位师兄感觉可惜。
干嘛这么着急毕业呢?不然的话,说不定也能带着他参加这个国家级的重大研究计划。等到把这个项目完成,那履历不就漂亮了吗?
回房间的路上,乔喻还盘算着各种念头,不过等他坐到电脑前,就已经不想这些了。
田导跟袁老给了他机会,自然要把这个机会利用好,反正感觉还不困,他打算趁着脑子还清晰,把立项依据跟研究内容跟项目特色这块给写出来。
用田导的话说,这些都是重中之重。甚至暗示他,不用怕,牛逼尽管往大了吹,有他跟袁老帮着兜底……
巧了不是……
这个他还挺擅长的。
项目书刚写两千字,电话突然响了。
乔喻本以为是乔曦安顿好后打给他的,结果拿起来一看,竟然是薛教授。
“喂……”
“乔喻,田院士要给你申请国家级重点项目?”
“额……是消息传的快还是您的消息特别灵通?薛教授,不瞒您说,我知道这个消息也还不到三个小时啊。”
“废话,刚刚田院士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这个课题组。你又要做什么项目?”
“啊,你拒绝加入这个项目了?”
“怎么可能?!国家重点计划项目,我怎么可能拒绝?”
“那田导没跟你说项目详情?”
“我来不及问,田院士就是问了一下我的意见,就挂电话了。可能是还要赶时间询问其他人吧。”
“这样啊,其实也没啥。就是张远堂教授不是来了嘛。跟他聊过之后,我觉得现在研究数论问题太不方便了,所以就自行设计了一套公理体系。
然后本来打算今天拿去跟张教授跟田导讨论一下这个体系的合理性,谁知道田导听过之后就把袁老给叫到燕北来了。然后也不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
总之吃完饭之后,田导就把我拉到他办公室,一定要让我当着他的面申请这个东西。哎,薛教授,你是不知道,这个项目申请书填起来好麻烦啊!
几十页的资料要填,这还不包括要写几千字的研究内容,田导要的还特别急,平常我这个时候都睡觉了,但现在只能抓紧时间把这些东西写出来……”
乔喻开始诉起苦来。
没办法,燕北大学虽大,但他能诉苦且愿意听他诉苦的人其实不多。
但薛松肯定是其中之一。毕竟两人的之间那种亦师亦友的情谊,也是近大半年时间建立起来的。
只是,乔喻很快便感觉有些不对,对面好像听着,听着,就没啥声音了……
“喂,薛教授,您还在吧?”
“在……不过既然你还要填资料,我就先不打搅你了。给你打电话就是确定一下这个事情。乔喻……嗯,你加油吧。”
“哦,那行,您先挂吧。”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忙音,乔喻想了想,点开了陈师兄的微信。
虽然陈师兄已经毕业了,但乔喻觉得两人之间的友谊还是在的。有好事还是要先想着自己人的。
而且仔细想想,虽然陈师兄做科研差了点,但为人谨慎细致,做一些辅助性工作还是一把好手。
于是干脆拍了张资料的封面在微信里发给他。
不到三秒钟,陈师兄便回了消息,就是消息有些简单了。
“???”
第145章 课题立项
众所周知,在华夏的聊天软件中,如果一次打出三个问号,代表的从来都不只是困惑,而是一系列不好描述的心情。
只要是读过博士且不打算混日子的都清楚,年轻时候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确是有优待的。
说白了就是男性35岁以前,女性40岁以前申请项目的时候是单独跟同龄人这个池子的项目竞争。
这个阶段所有竞争者都还是学术萌新。
一旦超过了学术萌新这个岁数,再想申请这些科研基金,对不起,这时候申请就是在大池子里跟所有科研团队竞争了。
极端的情况,说不定竞争者中还有曾经的导师带领的团队。
所以一般在青年时期拿不到国家项目,这辈子真就很难拿到了。
虽然陈卓阳已经断了做科研的心思,打算在数学教育领域发光发热了。
但谁都读了博士还能不期待能做个项目来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呢?
当然也不是说陈卓阳什么都没做过。毕竟跟着田导总是有些好处的。
读博时陈卓阳还是拿到过一个教育bu博士点基金的,不过那也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了。
本打算把这个项目做得漂漂亮亮,然后在毕业前再拿一个面上项目,这样他就能杀入科研界了。
很可惜的是,第一个项目做得不那么完美之后,就没以后了。
面上项目自然不可能,校级的项目倒是又接了一个。
也就是这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