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81章(1 / 2)

过后,李三娘又絮絮叨叨的同于雪莲说了小一刻钟的话,最后听着屋外传来的小石榴喊“娘子”的动静,她才以一句:“这些话,你过后仔细想想,多想想,若是往后不想做官,也无大碍,我必请郡主为你找个好郞婿,必是你情我愿才好。”

于雪莲还没想好要如何对李三娘回话,小石榴就大包小包的和宋茯苓进了门来。

“娘子,瞧!是李记新出的话本子,婢子还买了娘子爱吃的杏仁酥!”

小石榴的话一句接着一句,恨不得把她出门和宋茯苓逛过的每一家铺子都说给于雪莲听。

李三娘又在此处坐了会子,就带着宋茯苓和秋香离开了,回了太医署去了。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随着义诊的逐渐开展,妇产堂招女医和医女的事儿也得以让更多的人知晓。

坐下,刚喝了一盏茶的李三娘,就拿起桌上那不薄的名册看了起来。

“看来,这寻了里正来说着实有效,这回的名单确实是多了不少平民之家的少女来的……”

第911章 石春苗

长安城外,十里处,石湾子村。

头发斑驳花白的老里正弓着腰踩着夕阳的光往家回,跟在老里正身后的是其长子石大郎。

石大郎挑着两头框子里都装着鲜草的扁担,至于今日在田里劳作所用的器具,是由跟在石大郎身后的石二郎背着的呢。

石大郎的长子小石头就跟在老里正他们身旁一跳一蹦的走着,村里的娃儿不像长安城里的娃娃长得白净,小石头那是晒得连头皮都是黑不溜秋的了。

“阿翁,阿翁,要个草笼,快编。”

在路边拽了一把草的小石头就这么把这把草往老里正手里一放,两眼水汪汪的带着祈求的目光看向老里正去。

老里正“呵呵”的笑了两声,倒是宠爱的应下了小石头的话。

还未走到村口,老里正手里草编的小笼子就成了,小石头兴高采烈的接过去,就好似屁股后头着火了似的,一溜烟儿的一边往村里头跑一边喊:“多谢阿翁,俺去找大牛耍。”

未等老里正说话,石大郎紧跟着就焦急的喊了一嗓子:“早些来家,天黑前就回来。”

回应石大郎的是小石头随意挥了两下的手。

父子三人回到家里去,老里正抬头看了看天,他就着白日里晒热了的水洗了手脸,又换了双干净无泥的鞋后,就对家里人说:“趁着天还没黑,我去五郎家里头瞧瞧,再叮嘱两句去,他家小女娘报了城里那医女考来的。”

老里正所说这石五郎正是石春苗之父,石湾子村里八成人都姓石,大多人早年都是一个祖宗的,如此也都是连着亲的,不过就是远近的关系就是了。

老里正之父与石五郎之翁祖乃是亲兄弟,如此来说,石春苗喊老里正一声儿阿翁也是使得。

石春苗家在石湾子村最里头,背靠大山,也是一处好地方了。

可是巧了,正当老里正走到石春苗家门口的时候,就遇上了提着两尾不过成人巴掌大的鱼,挽起裤脚,就连头脸上都有些湿意的石春苗来。

“阿翁!

阿翁怎得来了?

快进家里来。”

石春苗一边往家里迎老里正,一边冲家里喊:“阿婆,阿娘,阿耶,里正阿翁来了,快出来迎人啊。”

老里正刚一进门,就看见跛脚的石五郎着急忙慌的站起来,他手里还拿着草枝子,一看地上的编框,就知道之前石五郎是忙着编草框来的。

未等老里正说话,石春苗就把自己手里的两尾鱼往石母手中一放,嘴里直接道:“阿娘快把这鱼做了,里正阿翁不常来,可得留阿翁喝一碗鱼汤来。”

听了这话的石母直接点头,提着鱼就往厨房里头走去。

倒是老里正赶忙就说:“快别忙活了,我就来说句话,家里等着我回去吃饭呢。”

说过这话,老里正就去看石春苗:“你是个心里有成算的孩子,阿翁不过就是来叮嘱一句。

明日就是那长安城里考试的日子,咱们这处,就你和三湾子的柳六娘得了那木牌来。

明日五更,就在村口,我亲自赶驴车送你俩去长安城里参考。”

说过这个,老里正又去看石五郎和石阿婆:“孩子既是能去参考,那就是个有指望的,若是选上了,往后不仅吃用不用花银钱来,未来那可是能挣钱来家的。

你们莫要不当回事,”这般对石五郎他们说了,老里正就又调回头来,对着石春苗道:“户籍贴和那木牌可得拿好,若是考进城里头去了,不光对你家好,对石家好,也是给咱们石湾子长脸来的。

好孩子,明日用心去考。”

老里正看着石春苗郑重的点头应下自己的话,他心里就放心许多,又说了两句话去,就掉头往自家回了。

不过,点灯时分,石春苗还是去老里正家里,给送上了一碗放足了油盐的鱼汤去。

翌日,还未过五更,石春苗就早早起身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