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武帝属意,哪怕李三娘是长安城里的第一个女医又怎样?
哪怕李三娘无偿教授给太医署不少医技又如何?
你当王署正不敢把李三娘的功劳都往自己头上揽么?
也就是王署正是一署上官,有机会近前给武帝上折子的人,要不然不用王署正发话,王署正之下的人就敢直接冒领了李三娘的功劳来。
能当官的没一个心是干净的。
想想吧,之前黄医师夜半盗尸的事儿曝光的时候,宁医正可还想过只要把李三娘和黄医师交出去,就能保全太医署呢。
心不够狠当不了官,无法自保的更是当官了也得被弄死。
再是知晓自己的功劳不会被人冒领,李三娘也就觉得王署正他们顶多能给她个面上光,也就是给她几分脸面,让她以后好办事罢了。
李三娘是真的没想到王署正会当着众人的面儿直接把自己的功劳展示出来了!
“想必这该是武帝大大要求的吧?
王署正这般会做官,能够揣摩上意的人,必定是因着武帝大大的暗示或者明示,这才把我的名字讲了出来的。”
李三娘心里还在想着这些,也就没心思继续听王署正那话儿了。
反正等李三娘被“咚咚咚”的锣鼓声叫回神儿的时候,高台上讲话的人已经变成一位姓郭的郎官对着手中折子念了。
李三娘聚精会神的听了一会子也就明白了,这是到了今日太医署表彰礼的大头了,郭少丞念的是这过去五年来为太医署、为长安医药联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的名单。
这里头不仅仅有太医署跟着大军上前线的疡医,比如孙医监这种,更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医师合伙编撰的医书,还有每次义诊供给药材的药商的名字也上榜了两三人来。
郭少丞正念着钱家药商是多么的善心给长安城义诊捐了多少药材的时候,广场南边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响儿来。
这般严肃的场合,弄出这么个动静来,很难让人不往声音来处去瞧。
李三娘也就随着大流儿往那儿看,这一看只觉前头走着的手里像是擎着什么物件儿的人面子挺大的。
为何这么说?
因那人身后跟着俩仆从不说,一旁紧跟着的可不就正是宁医正么。
能让宁医正作陪的人,想必来头不小。
李三娘不认识此人是谁,王署正、郭少丞和孙医监他们可就太认识了。
来人是武帝身边的太监总管王大珰啊!
孙医监见李三娘不晓得来人是谁,就小声儿对李三娘解释起来。
李三娘听过后更觉诧异,“看样子是圣人来不了了,但派了身边人来给宣旨的,想必是表彰太医署来的。”
李三娘的想法也是在场众人的想法,毕竟这般的日子,武帝实在没必要非要在这种日子里打太医署的脸。
王署正恭敬的对着王大珰行礼,听话的跪下接旨。
当然了,在场的其他人也跟着一起跪了下去。
李三娘倒没有不能下跪的感觉,毕竟大家都跪了你不跪,岂不是显的很奇怪?
再说了,封建社会里皇权第一,也就某些重要场合需要下跪以示顺从,一般的时候众人也就是互相行礼而已,这一点还算是可以接受。
主要是,你要不接受,命就没了,那就不得不接受了。
王大珰好大的肺活量,李三娘他们这边离着那高台不算近,三四十步远的距离还是有的,加上李三娘本就耳聪目明五感灵敏,因此这跪在地上的李三娘自然就能听清宣旨的王大珰说的话了。
“……李明芳心怀大义,我大唐将士保家卫国……当属医师之表率……朕了解其建立女娘帮扶会,与慈幼院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新式稳婆学堂给我大唐人口增长带来了新的……
因此,破格授予李明芳从七品医监一职,望李明芳为我大唐……”
王大珰后头的话,李三娘已经听不见了,她现下脑子里是在反复播放“从七品医监一职”这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