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1章(2 / 2)

那不管是前几年没子嗣,还是那死了的妾是完璧,就都一下子解释得通了。

向来清心寡欲的太子会这么宠一个宫婢出身的侍妾,也就解释得通了。

尤其好巧不巧,刚好就是一个奴才出身的人生下了东宫的第一个子嗣。

当然,外人不知道槛儿是太子妃推去伺候太子的,所以才有此一想。

心想此女小小年纪就看光了男人。

谁知道安不安分呢,谁知道太子拿捏她做了什么,东宫的长子又是怎么来的呢?

老百姓自是怕官,怕皇帝太子老爷的,平时也没谁敢随便议论这些人的事。

可现在大伙儿都在聊这事儿。

法不责众,大家都议论了,朝廷总不能把全城的百姓都给抓起来吧?

就算有个别胆子小的,到了晚上关着门也是少不了要聊上几句的。

于是,因着这种种猜测和凑热闹,今晚的京城各个地方就显得格外热闹。

事情闹成这样,京中各大亲王、公主、宗亲、勋贵府上等等自然不可能不知晓。

公主们且不提,到底是当姐姐做妹妹的。

心里再如何震惊,也总不好找进宫问弟弟哥哥是不是真不能人道。

那像什么话。

兄弟的房中事她们不好过问,东宫那名妾的尸身被盗也没几个人敢聊。

于是公主们与人聊的话题便多是宋良娣曾给傻子做过童养媳这件事。

各种唏嘘感慨、同情不齿不提。

宗亲以维护皇室血脉纯正和宗法制度为己任,这种时候不可能不行动。

当然其中还牵涉了站队和自身利益,他们也不是一个或者几个人行动。

而是由恭亲王。

也就是元隆帝年逾七十的亲王叔打头。

领着宗人府的一帮子,和几个位高权重的公爷、侯爷呼啦啦就进宫找元隆帝了。

除了看元隆帝对于此事的态度究竟是维护太子,还是有什么的别的意思外。

这些人的重点是要求彻查此事,甚至有人当堂提议将宋良娣提出来审问。

也有人提以“滴血验亲”之法来先证实东宫长子是否为太子亲生。

但立马也有人说了,此法是不可取的。

皆因早先大理寺与太医院就曾联合做过试验,结果表明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人,其血也是可相融的。

于是众人又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办法,最后都被元隆帝给压下来了。

理由是事情刚发生,顺天府、大理寺卿、都察院、锦衣卫已经在开始调查。

结果出来之前,说再多也无济于事。

本也是这个道理。

宗人府的人何尝又不明白。

他们此行不过是一则尽本分,二则出于自身利益来试探元隆帝的态度。

现下元隆帝看样子是要维护太子和小皇孙,他们中间很多人也就放了心。

毕竟皇帝的态度若是不明确,或者有意废储,于社稷和他们而言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大动荡。

如今元隆帝态度明确,又给了台阶。

他们便也顺着下来了。

至于太子的几个兄弟。

信王这一年都在王府禁足,目前只差一天终于就要解禁了,但外面的一些消息他是一点儿也没落下过。

他自是乐得见太子栽个跟头,最好是这次的事真能将其给拉下马。

也有幕僚递信,问他们这边要不要趁从中机添一把火,被信王给否决了。

事情太大,若结果真能重创东宫还好。

如果不能,他们又搅和在其中,事后被查出来可不就是禁足这么简单了。

信王眼见着就能出来了,可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岔子,还是稳妥为好。

荣王是太子一系的人,得知消息后便暗中命人与太子的人接了头不提。

慎王心情很复杂。

他其实谈不上多想要得到那个位置。

他不喜欢被拘着,光是看着太子成日里提防这个谨慎那个,他头就大了。

他母妃婉妃在宫里也一直安之若素。

他小时候母妃没少跟他说太子是中宫嫡子,将来合该继承大统,他们不要肖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