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智在团扇和明月两个词上画了个圈,眼中尽是不安之色,道:我当时看到这首诗就觉得奇怪,可惜一直没想通,今天看到月亮,突然想明白了。我大概猜到了花蝶飞想偷什么。
关保德和李尧彪刚才和裘智一起看了半天的月亮,没觉察出任何异常之处。再看裘智画出来的重点,团扇、明月二词,依然没想出个所以然。
关保德都快哭出来了,急道:祖宗,火烧眉毛了,咱们有话直说,别卖关子了。
裘智深吸一口气,平息内心的不安,道:第一句诗对应的是春天。惊蛰有三候,二候仓庚鸣(注1)。仓庚就是黄莺,所以黄莺又称报春鸟。
李尧彪和关保德都快把这诗倒背如流了,不知裘智为何又突然提起,只能耐心倾听。
一年四季,只有冬天下雪,提到雪大家自然而然想到冬天。这两句诗都没问题,但夏、秋二季的诗略有些不妥。
关保德插嘴问道:有什么不对的,夏天不就要用扇子吗。
裘智用手按了按眉心,道:扇子只在夏天使用,但自从班婕妤写了怨歌行,后人写诗团扇多和秋天有关,比如杜牧的《秋夕》。
关保德在宫里正经读过几年书,知道裘智所言不虚,不过心中暗暗嘀咕:就算是约定俗成,团扇也可以象征夏天啊。
李尧彪觉得裘智有点想多了,道:花蝶飞一个小偷,不会写诗、乱用典故十分正常。
注1:摘自元代文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9章 花蝶飞的目标
中秋时节, 月亮最圆最亮,世人多以秋月入诗,因此花蝶飞用明月隐喻秋天虽无大问题, 但不如春天和冬天那两句诗一目了然。再加上他以团扇比拟夏天, 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伦不类。
裘智点点头,道:如果只是花蝶飞的诗, 我确实不会多想。
话音刚落, 殿前司的小太监便拿着诗稿和真真国的诗集来了
裘智接过诗集,继续说道:真真国是我朝的藩属, 一向仰慕中原文化, 贵族们会用汉语作诗, 曾进贡过数十本诗集。
当时裘智发呆是因为那首诗让他觉得有些眼熟, 一直在回忆自己在哪读过。结果被朱永贤一打岔, 不免走神,因此胡言乱语。
裘智病好后也觉得给朱永贤讲课有些好笑, 只道自己病糊涂了,并没有多想。
裘智先找出那首诗, 然后打开其中一册真真国进献的诗集,翻找了片刻。
他指着一首诗, 道:你们看这首诗的第一句, 和女官写的最后一句的前半句一模一样。
真真国的诗集里写道:
雪夜话沧桑, 惺惺惜逝光。
鸳鸯栖不稳, 噪噪恼人肠。(注1)
而那女官写的是:
池面冰似镜,风吹人飘零。
腊梅畏苦寒,貂亦思寒衣。
晴空观星河, 月暗星疏离。
雪夜话沧桑, 钩月照山眠。
裘智又翻了几页, 指着另一行诗,道:你看诗集里写的是,池面冰开明似镜(注1),她的第一句只改了两个字。
李尧彪和关保德同时开口。
李尧彪问道:她是真真国人?
而关保德则道:她也看过这诗集?
关保德话一出口就知自己说错了,李尧彪白了他一眼。
裘智说出了自己的推测:我猜花蝶飞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代号,这个团队的成员都来自真真国。
要不然他们的诗怎么写得乱七八糟的,打根上就是不是本国人。
李尧彪脸色骤变,意识到这事已经不是偷画这么简单了。
宫里面已知的真真国人共有三人,第一个是巧儿。裘智看了一眼这首诗的署名,继续道:云香,还有九襄。
李尧彪和关保德异口同声道:九襄,不是墨珍吗?
裘智叹了口气,摇头道:不是,咱们搞错了方向。九襄十分聪明,知道满宫都在抓小偷,特意把自己装的粗粗笨笨。
一人步态轻盈,一人走路沉重,所有人都在找偷画贼。俩人这么一对比,朱永贤自然而然地认为步伐更飘逸的那个人就是小偷。
裘智总算想明白哪不对劲了,花蝶飞这个案子四五年前才开始布局,墨珍进宫十多年了,应该和花蝶飞没什么瓜葛。
按照花蝶飞小心谨慎的作风,肯定不会和本地人合作。不然的话请个秀才替他们写诗,哪不至于写得驴唇不对马嘴的。
裘智猜测花蝶飞应该是命令九襄和巧儿出头,吸引众人的目光。只是九襄不甘被利用,将计就计。若能陷害了墨珍固然好,给她赚得一线生机。若是无法祸水东引,不过是按原计划行事,打乱不了花蝶飞的最终计划。
裘智回忆道:前几日去后宫给贵太妃请安,她宫里的宫女都是仪态万千,没有像九襄那样,走路跟砸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