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只会蹭热度啊 第4oo节(2 / 3)

周阳看着这些人激动模样,立马压了压。

“各位,各位放心,我带着你们一路走到现在,各位都是见证我成长的,我们是战友,也是兄弟企业,我不会将你们抛下的……”

“各位静一静……”

“……”

当会议室终于安静下来,周阳想再说什么的时候,电话又响了起来。

周阳有些无奈……

见是煤老板李大春打过来的时候,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了电话。

电话那头……

“周总,本来我也不好意思来麻烦你,但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我们这帮挖煤的兄弟,这些年看我做得还行,都眼红想转型,一个个揣着钱来找我……”

“昨天我喝了点小酒,答应了他们过来,你一定得见一见啊,周总,我知道你现在是国际巨星,你不同意没关系,但面子我可不能落下……你就见一眼,我们现在就在门口,我实在是没办法了……”

“……”

周阳听完对方哀求以后,有些哭笑不得:“多少人啊?”

“人不多,不是特别熟,脾气好的人我都不叫,也就三十多个挖煤的……”

“多少?”周阳愣住了。

“三十多个挖煤的……”

“这三十多个,都是和你一样的老板?”

“大部分都是和我一样,不过,几个比我有钱一些,他们包的煤矿很大,他们托我找找你的门路……看能不能跟着你一起玩玩……”

第306章 百亿新项目!

2005年,伴随着国际煤价的疯狂上涨,煤老板们迎来了最疯狂的财富爆发期。

日进斗金的暴富神话、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无法无天的行事作风、荒诞离奇的炫富方式

这些频频出现在互联网、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事件,让“煤老板”三个字一度成为了暴发户的代名词。

在舆论的争议声中,煤老板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存状态。

一部分人依旧我行我素,对社会的非议充耳不闻,继续着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而另一部分人,在经历了暴富初期的疯狂后,突然对“煤老板“这个充满铜臭味的身份产生了强烈的抵触。

他们开始渴望摆脱“暴发户“的标签,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不仅要在商界赢得真正的认可,更要让那些表面客套、背地里却满脸嫌恶的实业大佬们,发自内心地对他们另眼相看……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精神追求……

……

在煤老板这个纸醉金迷的圈子里,李大春实在算不上什么人物。

若是放在两年前,那些动辄日进斗金的煤老板们,连正眼都懒得瞧他一下,在他们眼中,李大春不过是个勉强混口饭吃的普通同行罢了,连上他们牌桌的资格都没有。

然而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随着“周阳“的强势崛起,李大春这个名字开始频繁登上各地新闻头条。

这个曾经的煤老板摇身一变,突然成了当地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家,从玩具制造到影视投资,从服装产业到院线布局,他投什么赚什么,俨然一副商业奇才的模样……

更让人侧目的是,这个昔日的“土老板“开始频频戴着金丝眼镜亮相国际场合,操着半生不熟的英文接受外媒采访。

那一身笔挺的定制西装,那刻意模仿的精英做派,活脱脱一个“文化人“的典型。

……

妈蛋!

看着电视里李大春在【华夏千家企业商会】上那副装模作样的德行,特别是屏幕下方那排“著名企业家”“文艺从业者”“导演”“编剧”的头衔,在场的煤老板们气得直咬牙……

什么豪车豪宅,在他面前都成了个屁!

更可气的是今年上半年,这厮参加各种聚会时,总爱叼着雪茄装腔作势。

时不时接个电话,故意提高嗓门说什么“海外市场”“国际战略”,那副嘴脸让人恨不得上去抽他几个大耳刮子才解气。

但想抽这丫归想抽,羡慕特么的也是真羡慕!

这帮煤老板也不是没跟风投资过……

他们砸重金投过大导演的电影,学李大春那样往文化产业里砸钱。

可结果呢?钱是花出去了,连个水花都没见着,投的电影更是扑得悄无声息,连个响都没听见。

贼特么的窝火……

这帮煤老板们终于绷不住了。酒桌上,几个平时鼻孔朝天的矿主借着酒劲凑到李大春跟前,又是递烟又是倒酒,话里话外都在打听周阳的事。有人拍着偷摸着敬酒“李哥带兄弟一起发财”,还有人红着脸承认“以前是兄弟眼皮子浅”。

李大春喝高了以后,人难免会为了面子,吹个牛逼:“行吧,我组个局,但周总同不同意可得看缘分。毕竟人家现在是国际大导演,见的人都是上档次的大人物,时间金贵得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