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20节(3 / 6)

日里都是忙忙碌碌,而有些在家不出去做事的妇女,也自觉自己便是认字了,又能如何,也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这半年又赶上瘟疫,天气也热,根本不想动弹,也就是等天冷了去蹭个暖和气,顺便为家里省点儿煤块罢了。

“欧、欧!娘也一起去上课喽!”

小孩子们快活的声浪,穿透了小院半开的木门,传到胡同里,引发了一阵笑语之声,缠着包头的妇人,逐渐被吸引到了这户人家附近,手里的板凳放在了墙根下,一边晒着秋阳,一边高声和还在屋内的妇人搭话了起来。“王家嫂子,你也上课去?我这也寻思着呢,等天冷了,我们这里卖花的活儿也少了,不如就去上起课来——到时同去啊,咱们互相照应着,也免得被人臊皮了。”

“哎,要我说咱们就该一起,那些歇冬的男人们也得去,一屋子男男女女的,多不像话,咱们得坐在一处,别被欺负了去,也不叫人说嘴。”

“到时候你家那小孩儿怎么办?离不得人的时候,还喂奶呢!”

“便坐在嫂子们中间,带个斗篷挡一挡,旁边的人便见不到了——那讲台虽高,好在先生是女先生,倒也不怕什么,咱们这样人家,穷讲究什么?”

“哈哈,坐中间,我们倒是无妨,可你们家大妹儿若是尿了、拉了、哭了,可就难办!”

妇人们陆陆续续的笑谈着,说的多是下个月去上课的事儿,还有些《国朝旬报》上的新闻,也有一二本就识得一些字的妇人,被央着说些报纸上看来的新笑话,这笑语声传入了隔邻客栈的后院内,落入了两个对坐大臣的耳朵里,让他们会心一笑之余,却也不无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些小妇人,分明却已知道广府道陷落的消息,却无一语带到,岂非是可悲可叹哉?”

这话倒也不假,那妇人说的笑话,是最新一期《买活周报》上刊登的《父子牵驴》,这是个很好的笑话,发噱之余也发人深省,二人之前还议论了一番,既然连这笑话都知道了,怎么可能不知道广府道陷落的事情?只是百姓无知,并不以为此事和自己有关罢了。在这说话者对面,坐了个年轻人,却是为妇人们分辩道,“连今年冬天的煤球在哪还不知道呢,如何能强求这些百姓为天下忧?再者,此事或许还真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呢!”

这话是有些没道理的,毕竟失土,尤其是失了广府道这样的熟土,对于朝廷来说,肯定是伤筋动骨的,别的不说,就是财政收入都会因此减少,终究也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不过,这年轻人说得却很认真,说完了这句话,又向对面探听道,“张大人,如今朝中对于‘如常递解税银’一策,反响究竟如何?是否已盖过了‘大战’一说?”

听他问起正事,张大人面色一阵扭曲,似乎想到了什么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过了一会,才叹气说道,“何止啊,大洪,如今朝中除了这两说之外,又兴了一个新说法,叫‘半壁江山全数代管’说,这歪理邪说,居然赞成者不少!这件事,你可听到了风声?”

主和憋气主战不现实

买活军再度兴兵之事, 若是从谢六姐云县遇刺开始算,也是过去了三个多月,消息自然是早传到了京城——说来也是可笑, 朝廷现在掌握南方的一手消息,还要仰赖买活军呢, 若是有什么大事, 买活军使团在下一刻就可收到买地的传音, 随后再入宫转告朝廷, 大约也就是半日不到的时间。

便是一些小事儿,用不上传音法螺,从《买活周报》上获取消息, 也比各地驿传送奏折要快得多——各地的驿传, 除非是有什么八百里加急的大事,否则消息、奏折等物,肯定是跟着驿卒一程一程的往京城走的。

以从前的云县为例, 从云县附近的云雾驿到京城驿, 大约是六十七程——从省会榕城到京城则是七十五程, 这里的一程就是一日的行程,也就是从一个驿站到下一个驿站的距离, 这也就是说, 按朝廷的规划, 如果一切理想,路上没有任何意外,行人也绝不休息,那么, 从云县到京城也要走六十七天, 如果稍微有个什么意外的话, 那可就不好说了,事实上,能走出这个速度的,也只有文件而已,因为文件是一站一站传递的,这速度要比行人快得多了,行人会累,会耽搁休息,要等船等车,从云县到京城走八十多天甚至是九十天也是丝毫不出奇的事情。

以六十七天为周期传达的消息,这是驿传,而《买活周报》呢,它是走海路送到天港,再转到京城的,走海路需要多久呢?风向好的话,十天,风向不好的话,也只要半个月到两旬。也就是说,哪怕不借助于任何买活军的仙器,光是海运带来的时间差,便决定了在京城,人们只能从《买活周报》上来获取南方最新的消息!

当然,也不止于《买活周报》本身,因为周报编辑部是在云县,各地的消息要汇总到云县,也需要时间,且周报毕竟是面向所有活死人的报纸,刊载的时事消息并不算太多,有许多科普、介绍类的文章,只有一些特别的消息才会具有时效性,今日发生,明日就登报——比如此次出兵的原委就是如此,在出兵当日,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