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106择天府暗藏牵制意许来春难掩离别情(1 / 3)

疏影轩内,檀香袅袅。吴道时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渐深的秋色,背影挺拔却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吴灼坐在书案旁,面前摊开着备考的书籍,心思却已不在那些复杂的公式符号上。兄妹二人之间,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

最终,还是吴道时打破了沉寂。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吴灼身上,语气恢复了平日处理公务时的冷静与条理,仿佛在分析一份至关重要的战略情报:“灼灼,母亲南下疗养之事既定,择地便是首要之务。程老先生建议气候温润、远离是非。现有上海、香港、重庆、武汉四地可选。此事关乎母亲安危与小树前程,更需置于当前时局大局之下权衡。我的身份,决定了考量必须更为深远。”他拉开吴灼对面的椅子坐下,双手交迭置于膝上,摆出了一副正式商议的姿态。

吴灼抬起眼,迎上兄长审视的目光。她知道,这不仅仅是选择一座城市,更是兄长在综合家庭需求、个人职责与党国战略后的一次关键决策。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客观:“哥哥请讲。”

吴道时微微颔首,目光变得愈发深邃,首先切入当前最核心的局势焦点:“在分析具体城市之前,你必须对眼下南京面临的局面有所了解。五月签订的《塘沽协定》,虽暂时平息了长城一线的战火,但实则是我方巨大的退让。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以南以西地区,??事实上承认了日军对热河及长城各口的占领,并将冀东大片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北平、天津已直接暴露在日军兵锋之下,唇亡齿寒,南京之危,迫在眉睫。”

他语气沉肃,指尖在桌上轻轻划出一条无形的线,仿佛勾勒出那条屈辱的停战线:“日军陈兵华北,虎视眈眈。南京虽为首都,地处长江下游,无险可守。一旦战端重启,日军极有可能沿津浦路南下,或溯长江而上,直逼京畿。??南京,已非安全久居之地。??政府内部,迁都之议早已暗流涌动,未雨绸缪,势在必行。此乃研判一切后方选址的根本前提。”

吴灼屏息听着,兄长冷静的叙述让她真切感受到国势的危殆与那份“天子守国门”的压力已逼近极限。

随即,吴道时才开始逐一分析备选城市,言辞间尽显军统站长对战略态势的犀利洞察与对党国利益的深层考量:

“??上海。??”他首先吐出这两个字,语气冷峻,“孤岛繁华,却是危城。租界虽可暂避日军兵锋,然龙蛇混杂,乃日谍、共党、各方势力渗透角逐之核心漩涡,变数极大。我党国力量在此虽亦有布局,但过于显眼,母亲若居于此,安全受制于外人,绝非长久之计。且一旦国际形势有变,租界地位动摇,则首当其冲。从党国战略而言,上海并非理想的战略后方依托。”

吴灼认真听着,脑海中浮现出林婉清曾向她描述过的上海喧嚣。她迟疑道:“上海西医先进,但母亲素喜清静,恐难适应。且哥哥既言局势复杂,安全确是首要顾虑。”

“??香港。??”吴道时指尖轻敲扶手,“英国殖民地,暂享和平,气候宜人。优点明显:安全,宜居。但正因其为英国属地,我政府力量难以直接、充分施展。母亲与小树寄居外人篱下,终非上策。且香港偏安一隅,与内地抗战主体隔绝,若战事绵长,于小树感受国难、砥砺心志并非益事。从培养党国未来力量的角度看,此非最佳环境。”

吴灼想到香港的遥远与陌生,轻声道:“香港安宁,但举目无亲,习俗迥异,母亲和小树难免孤寂。信息传递亦不便。”

“??武汉。??”吴道时微微摇头,“九省通衢,华中重镇,眼下尚显平静。然其地处长江中游,水陆要冲,乃日军沿江西进必争之地!一旦南京有失,武汉必成下一目标。战略位置决定其必为未来战火焦点,绝非安稳之后方。母亲病体,岂能置于此兵危战凶之地?此议,不可取。”他的否定干脆利落,带着军事研判的果断。

吴灼对武汉的“火炉”气候和战略要冲的地位亦有担忧,点头称是。

最后,吴道时目光凝重,缓缓吐出两个字:“??重庆。??”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笃定与深远考量,“山城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边缘,拥长江天险,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基于对目前局势,尤其是南京所处险境的判断,高层研判及战略推演已趋明朗:一旦平津、沪宁等地局势彻底恶化,国府为持久抗战计,迁都内地势在必行。而重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战略纵深,极有可能成为我党国政府西迁之地,即为战时陪都!??”

此言一出,疏影轩内仿佛静了一瞬。吴灼睁大了眼睛,“战时陪都”这四个字的分量,连同兄长对南京危局的剖析,让她深感震撼。

吴道时继续深入分析,语调沉稳而有力:“选择重庆,其利有五:一、战略安全无虞。蜀道艰难,日军陆路难侵,空军力量亦受制于距离与地形,可保长期稳定,为母亲提供最安全的静养环境。二、政治中心效应。若成为陪都,党国重心西移,必将汇聚全国精英,医疗、教育等资源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