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52节(2 / 4)

妃,更得叩见天颜,复蒙格外隆恩,赏赐看戏,又赏赐如意、素珠、细绫、缎

——————————

1此段高佳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谐牒档案(缩微胶卷)》;定宜庄、胡鸿保:《清代内务府高佳世家的婚姻圈》,《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奉天高佳氏家谱》,何晓芳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6年;《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2《奏为奴才女人荷蒙进见贵妃皇上恩赐克食谢恩事》,乾隆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档案号;04-01-12-0009-04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匹、克食”。1这些非常的待遇,都显示出高宗对慧贤皇贵妃的重视。

乾隆十年正月,慧贤皇贵妃病重,同月二十三日,高宗下达旨意:“朕奉皇太后懿旨,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著晋封皇贵妃,以彰淑德。”2可见高宗对慧贤皇贵妃评价之高。二十四日,高宗前往圆明园。二十五日,奉孝圣宪皇后居畅春园,并在当日还宫。根据《清实录》以及《星源集庆》等书记载,慧贤皇贵妃在二十六日薨逝。但是根据高宗在乾隆十四年填仓日所作御制诗内注提及,“忆慧贤皇贵妃以乙丑是日薨逝”,3可知慧贤皇贵妃实际上是在二十五日薨逝,这应该也是高宗在二十五日还宫的原因。在慧贤皇贵妃薨逝之后,高宗写了数首回忆她的诗文,可以看出两人关系之密切。

[封谥释义]

慧贤皇贵妃薨逝之后,获得的谥号为“慧贤”,满文作“ulhisu erdeng”4,“意为“灵慧贤德”。

二、哲悯皇贵妃

[简介]

高宗哲悯皇贵妃,正黄旗包衣富察氏,佐领翁果图之女。事高宗于潜邸,为格格。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生第一子和硕定安亲王永璜。雍正九年四月二十七日,生第二女。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薨。雍正十三年九月,高宗即位,追封为哲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四日,追晋为皇贵妃。同月二十六日,谥曰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裕陵。

[家族背景]

高宗哲悯皇贵妃出身正黄旗包衣富察氏,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此支富察氏世居噶哈里和罗舍林村地方,属于独立的小支系,与世居沙济地方的檀都系富察氏并非同族。故而,虽然均姓富察氏,但是哲悯皇贵妃

——————————

1《奏为女人得进见贵妃并恩赏看戏等谢恩事》,乾隆五年四月初六日,档案号:04-01-12-0019-09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33,乾隆十年正月乙未条,《清实录》,第12册 ,第11、12页。

3《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2册 ,第461、462页。

4《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与太祖继妃、孝贤纯皇后、高宗晋妃等并无堂亲关系。

根据谱牒记载,哲悯皇贵妃家族的祖先名为尼雅唐鄂,约在其孙辈或曾孙辈时归入八旗,被编入正黄旗包衣。哲悯皇贵妃的父亲名为翁果图,是尼雅唐鄂的七世孙,曾任内管领,仕至包衣佐领。其族人大多为佐领、步军校、防御、笔帖式等中下级职官。通过查询内务府户口册,发现在正黄旗包衣佐领下并无姓富察氏之人户,而在正黄旗包衣管领下,则有约十户姓富察氏之人户。如果哲悯皇贵妃家族没有被抬出包衣旗籍的话,很有可能即是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是否辛者库人则不得而知,有待今后继续发掘整理。1

[入宫背景]

哲悯皇贵妃出身正黄旗包衣,因此,她应该是在雍正朝通过挑选内务府秀女被选为官女子入宫,在高宗潜邸伺候,因故被收为妾室。

[宫廷生活]

哲悯皇贵妃在高宗潜邸时比较受宠,分别在雍正六年和雍正九年为高宗生育一子一女。特别是其子和硕定安亲王永璜,虽然并非嫡出,亦并非高宗属意的“承祧”人选,但是作为皇长子,有着相当的地位。雍正十二年,世宗为高宗指立两位侧福晋,而已经生有一子一女的哲悯皇贵妃则未能跻身其列。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哲悯皇贵妃在高宗潜邸薨逝,此时距离高宗登极只有一个半月。

根据内务府《奏销档》记载:“雍正十三年九月十四日降旨,先前已故之富察氏格格,现在东直门外停放,著追封为妃。”2其后,哲悯皇贵妃又在乾隆十年正月被追封为皇贵妃,得谥“哲悯”,并在乾隆十七年奉安裕陵。

[封谥释义]

哲悯皇贵妃薨逝之后,先被追封为妃位,获得的封号为“哲”,满文作“tuken”,本意为“干净”“清楚”,引申为“精明”“哲睿”。其后又被追晋为皇贵妃,获得的谥号为“哲悯”,满文作“tuken hairacuka”3,意为“哲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