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日,诏晋为令妃。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大受为正使,礼部侍郎木和林为副使,册封为令妃。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生第七女和静固伦公主。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生第十四子永璐。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生第九女和恪和硕公主。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诏晋为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以大学士傅恒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刘统勋为副使,册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生第十五子永琰,即仁宗睿皇帝。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生第十六子。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九日,诏晋为皇贵妃。同年六月十一日,以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宏谋为副使,册封为皇贵妃。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第十七子和硕庆僖亲王永璘。乾隆四十年正月患病,十六日,高宗亲临视疾;二十七日,再次视疾。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年四十九岁,谥曰令懿皇贵妃。同年十月二十三日,奉安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高宗立皇十五子仁宗为皇太子,定于次年内禅,追晋为皇后,谥曰孝仪皇后。嘉庆四年九月,恭上尊谥曰
————————
1《为孝静成皇后神牌升衬太庙奉先殿位次各事宜一折抄录原奏事致内务府等》,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三日,档案号:05-13-002-000218-01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翼天毓圣纯皇后,升衬太庙、奉先殿。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加上端恪两字。道光三十年四月,加上敏哲两字。
[家族背景]
孝仪纯皇后出身沈阳魏氏,是入旗的汉人,其入旗的始祖名为绶恩,在清初被编入包衣旗籍,为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是否属于辛者库人则不明。绶恩入旗之后,其孙名为嗣兴,仕至护军校,娶妻陈佳氏。嗣兴之子名为五十一,亦作“武世宜”,原任内管领,雍正年间虽然升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却在任官不久去世。五十一娶妻年氏、晁氏,生有三子,第一子名为清泰,即孝仪纯皇后之父;第二子名为清宁,仕至六品官;第三子名为玉保住,仕至库掌。清泰亦仕至内管领,其娶妻杨佳氏,生有三子,依次名为和绷额、英敏、德馨。后来承袭大宗承恩公爵位的即是幼子德馨一支。
从仕官情况来看,孝仪纯皇后家族作为内务府旗人,在乾隆朝之前,已经仕至总管内务府大臣,这是内务府职官系统内的最高官职。虽然尚未脱离内务府职官系统,却也跻身高级官员之列。根据档案记载,作为新兴的内务府中高官员之家,孝仪纯皇后家族在雍正初年也积累一定的财产,仅房屋就至少有八所约二百余间。但是在雍正朝中期,其家却经历了一次冲击。世宗即位之初,孝仪纯皇后的祖父五十一曾任崇文门监督,后来在雍正三年升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并在同年去世。所谓崇文门监督,是主管京城税务的差事,同时还负责将宫中多余物品以及抄没物品变卖等事务,是著名的肥差。在五十一去世之后,由于在其任内变卖抄没物品时出现问题,世宗下令让其赔付相关费用,“共计银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二两三钱七分五厘”。因五十一已故,便由孝仪纯皇后之父清泰负责偿还。清泰将自家存银一百一十两,以及除去住房外的七所房屋共一百八十二间半,加上宛平等处地亩,均变价入官,还余下银二千五百零九两未还,在雍正十三年奏请豁免。1
后来,随着孝仪纯皇后入宫,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高宗发布上谕,将孝仪纯皇后本家从正黄旗包衣管领下抬入正黄旗包衣佐领下。2乾隆四
——————————
1《呈为内务府三旗人员入官现存房地清单》,乾隆三年十月初二日,档案号:05-0023-00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为嘉妃家人抬出包衣佐领事》,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档案号:03-18-009-000008-000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谨按,此档案题名翻译错误,内容实为孝仪纯皇后家族抬旗相关。
十年孝仪纯皇后崩逝之后,又将其本家从正黄旗包衣佐领下抬入镶黄旗满洲,并给予半分世管佐领,由德馨的后裔进行传承。乾隆六十年孝仪纯皇后被正式追晋为皇后,其家族也获得承恩公爵位,从此列于世家之列。根据教崇记载:“孝懿(仪)纯皇后者,仁宗睿皇帝嘉庆之母也,有淑德。高宗欲授后族官,后曰:‘彼等无教,不能尽为官,但人给兵,一兵丁之饷足矣,不必宵也。’故魏佳氏子弟,生而当兵,其材可为官者,听其进取,然亦无甚显者,可谓能见其远矣。”1从后世谱牒来看,魏佳氏家族除德馨这支大宗因承袭公爵和世管佐领故跻身官员之列外,其余支系在乾隆朝后大多处于低级官员以及兵丁、杂差阶层,与敦崇所记基本相符。2
[入宫背景]
孝仪纯皇后出身正黄旗包衣,是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因此,她应该是在苑隆朝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