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28节(3 / 5)

以带还。其父廼帝之表叔云。”1以通常情况来讲,朝鲜方面所记清朝特别是清宫之情况,多为道听途说,难以取信。但是,根据《世祖章皇帝实录》的记载,废皇后(静妃)之父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确实在当年九月被召入京觐见2。以辈分论,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也确为世祖之舅父。可知麟坪大君所记确有一定之依据。

同时,在康熙元年的内务府《奏销档》中,发现有数条关于废皇后(静妃)的记载,反映了康熙元年正月时废皇后(静妃)的一些动态。

档案内提及,正月二十八日,内务府奏请询问为静妃配给缎匹的多少3,孝庄文皇后表示,“照乾清宫五位福晋分例之缎匹配给”4,此处的五位福晋即是孝康章皇后、恪妃、恭靖妃、端顺妃、淑惠妃。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下达旨意,赏赐废皇后(静妃)的扈从,称“由卓力克图王处将静妃送来之三位妈妈5,因于冬季前来,现时并无夏季换穿之衣”。6由此可知,废皇后(静妃)是在顺治十八年冬季从其本部卓力克图亲王部入京。至二月二十四日,内务府奏称:“本日奏。将静妃送去之饭上人、茶上人、护军校、护军、牧丁,各选几许牲口支给。等因。奏入。得旨:护军校各支三头,护军、饭上人、茶上人各支两头,牧丁、驼丁、兵丁、承应人各支一头。除牲口之外,各种琐碎之物,视其所用支给。钦此。”7同月二十五日,内务府奏称:“静妃所住四木墙之蒙古包一个、为饭茶所支四木墙之蒙古包一个、去外面8之两木

————————————

1[朝鲜]麟坪大君李:《燕途纪行》,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2册 ,第166页。

2《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九月辛酉条,《清实录》,第3册 ,第806页。

3谨按,清初服缎疋数不仅发给宫内的后宫主位以及妇差、宫女,也发给前来会亲的蒙古王公、宗女,是他们短期内受到官方物质配给等级的表现。

4《口奏绿头牌白本档》,康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5谨按,满语“aa”有两意,其一为祖母,其二为老太太、老妪。此处指的是将静妃送来的三位年长仆妇。

6《口奏绿头牌白本档》,康熙元年二月初十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7《口奏绿头牌白本档》,康熙元年二月二十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8谨按,此处“去外面”,满文原文作“tule nere”,一般为“出恭”的委婉说法。

墙之蓝顶外墙小蒙古包一个、歇马1之蓝色毡房一个、红油漆床一架、铺毡三块、缘边褥子一块,为此请旨。得旨:将此皆留下。”2表明废皇后(静妃)已经启程返回卓力克图亲王部。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废皇后(静妃)在顺治十八年时已经不在宫内,而是居住在其本部卓力克图亲王部。当年冬季,她从本部来到京师,可能是为参加世祖的周年祭礼,最后在康熙元年二月又返回本部。由此推测,废皇后(静妃)可能的确在顺治十三年十月时,随着父亲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离开宫廷,返回本部。

嘉庆十二年十二月《上谕档》内提及,当时军机处曾经咨问东陵妃园寝,询问静妃的情况。其文内称:“贵衙门承办顺治年间静妃薨后,金棺安奉何处,系于何年月日奉安,自奉安之后,如何岁时行礼之处,其诞辰忌辰一并详查咨覆本处。”3这表明在清中后期的宫廷之中,对这位一百余年前的废位皇后已经不甚了解。

二、孝惠章皇后

[简介]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多罗贝勒绰尔济之女。崇德六年十月初三日生。顺治十一年五月初三日,被聘为妃;同年五月二十八日,诏立为皇后。六月十六日,册立为皇后。顺治十五年正月初三日,因于孝庄文皇后前未尽孝道,停中宫笺奏;同年三月二十五日,复中宫笺奏如旧。顺治十八年正月,世祖崩逝,圣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二十七日,尊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康熙四年九月,因迎娶皇后,加上恪顺两字。康熙六年十一月,因圣祖亲政,加上诚惠两字。康熙十五年正月,因册封太子,加上纯淑两字。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因三藩平定,加上端禧两字。累计徽号曰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康熙二十

——————————

1谨按,此处“歇马”,满文原文作“udele”,意思是在行进途中休息吃饭,即古人所谓的“打中伙”。

2《口奏绿头牌白本档》,康熙元年二月二十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嘉庆朝上谕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2册 ,第600、601页。

八年十二月初四日,移居宁寿宫。康熙五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