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6章(1 / 2)

但这些暴力场景并没有持续太久,只是短短的两三秒便一闪而过。

更多时候,导演是通过场景和物品来隐喻这些暴力行为。

看到这儿,现场观众的表情都有些微妙的变化。

直到影片最后,小山村里参与贩卖人口的罪犯们全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镜头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他们接受惩罚的画面。

片尾曲响起时,银幕上并没有立刻转为全黑,而是播放起了真实事件中,罪犯悲惨结局的采访片段。

全片结束,灯光逐一亮起。

晏灼妤与其他主创人员一道走上台来,观影的人却还沉浸在剧情中,沉思。

直至主持人拿起麦克风,才打破了这份沉寂。

晏灼妤听着她介绍影片及到场嘉宾的信息,自己静静地拿着话筒,在一旁等待。

场内开了暖风,她今天穿的也很简单,与剧中后期她扮演的教师角色相呼应,佩戴着平光眼镜,黑发低挽成马尾,知性锐利。

冗长的介绍环节结束,便开始了互动环节。

一位男记者早已按耐不住,几乎是抢在众人之前站起,向导演谭汶博抛出了一连串尖锐问题:“谭导,您作为新晋导演,我注意到在影片中,您选择将大量镜头聚焦于犯罪者受罚的场景。

而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往往更倾向于展现犯罪分子如何残忍地对待受害者,以此来刻画他们冷酷无情的形象。您此番另辟蹊径,这是否意味着您的影片在教育意义上会有所欠缺,难以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呢?”

谭汶博似乎早有准备,他笑了一下:“不瞒你说,影片筹备初期,我确实想过按老一套来拍。但我是新人,演员们可不是,她们给了我很多启发。要不是晏灼妤偶然间点出了那种拍摄手法的局限,我可能还……”

说到这里,谭汶博特意停顿了一下,想将话题抛给晏灼妤。

毕竟电影的影响力,一半看内容,一半看演员。他说再多,也不如让演员亲自上阵,采访片段往网上一传,热度自然就上去了。

提问的记者连心眉一皱,忍不住追问了一句:“那么,晏老师具体给您提出了哪些建议,让您做出了这样的改变呢?”

他心里更是不屑,一个导演,怎么能轻易被一个演员左右。

谭汶博微笑,看向晏灼妤:“我认为,你或许可以听听晏灼妤当初的想法。她启发了我,也许也能启发你。”

记者傲慢又勉强的点了点头。

众人的目光也随之转向了晏灼妤。

晏灼妤推了推眼镜,面对记者戏谑的目光,她毫无波澜,轻飘飘的略过了他。

“我和樊温然一起磨剧本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影片的拍摄意义在于警醒和警告犯罪分子,应当震慑的是潜在的犯罪分子,而不是让普通观众感到恐惧。

当镜头过度聚焦于受害者的伤痕与哀嚎时,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打着教育旗号的镜头霸凌?”

“之后,谭导听到我们的对话后,决定打破常规,将镜头转向犯罪者受罚的场景,以此来展现法律的公正与力量。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醒观众,每一个选择都有其相应的后果。通过展示犯罪者接受惩罚的过程,才能更好的激发观众对正义和法律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

这样的处理方式,或许更能让人铭记于心,也更能引发社会的共鸣。”

男记者面露不耐之色,根本听不进去,本以为能考到晏灼妤,到时候剪辑点片段发出去,就说“某女演员教导演拍戏,好为人师”。

没想到晏灼妤竟然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反倒显得他没脑子。

他憋了半天想再搞个话题,而晏灼妤始终淡笑温和地看着他,那眼神极度包容,好似能看穿一切,又包容一切。

让人无言以对,只好悻悻然坐下。

樊温然在一旁抿着唇笑,她看着晏姐,这种拽姐眼神,她太懂了!

什么包容不包容的,这不就是看智障的眼神嘛。

之后的提问都还算正常。

首映礼结束后,自然会有粉丝或是记者将今天的亮点全都发布出去,这段问答也被各大营销号反复剪辑、传播。

《山的另一边》在春节档上映后,票房稳步增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同期还有一部同题材的电影上映,且阵容豪华,由资深导演执导。

上映前,不少人都唱衰《山的另一边》,觉得这个剧组不过是草台班子,居然请了一个花瓶来演这种严肃题材的电影。

结果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那部所谓的“大片”被《山的另一边》彻底吊打。

晏灼妤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粉丝数量激增至一千五百万。网络上,关于她的讨论也愈发热烈:

【终于明白之前看新闻时那种隐隐的不适感了,为什么总是要将镜头对准女性遭受苦难的过程和细节,到底是爽到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