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o7章(1 / 2)

仙门,苍生,天下,大义,公道。

他要考虑的事情那么多,压在他身上的担子那么重,早就做不回那个无拘无束的散修谢云霁。

微茫山儒宗初立,他的大宏愿,也是约束自己的枷锁。

谢衍是仙门的无情天,是天下的圣人,并非只是殷别崖的师尊。

圣人执掌公平,不可徇私,此乃天道,合理。

那谢云霁呢?

他活在哪里?

……

谢衍的眼已经不能如常视物。

他不想为眼底的重重魔性所累,从而走火入魔,索性封了自己的五感,凭神识感知环境。

倏忽间,他看见上古圣贤君子齐聚川上,望着他的舟船经过,长长嗟叹。

谢衍不知那是幻象来源于何处,是斥责,还是失望。他甚至不知这是梦,还是醒。

他登上船头,白衣临风而立,在经过江崖时与上古群贤一照面。

他们无疑都死了,死在上古,死在洪荒,死在浩劫。没有圣人会永生不死。

死亡是人之一生的终结,却是圣人伟业的开篇。

峨冠博带的圣人重重拄杖,好似地崩山摧。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振聋发聩。

声似惊雷,隆隆作响:“如今这天下,仙门所及之处,处处都是你的门徒!”

“圣人,这般成为了儒教的儒道,不是稳定,而是禁锢。难道,这般萧条如一潭死水的世界,这就是你愿景中的“天下大同”吗?”

“你若不死,这天下第一宗的影响,还会百年、千年地持续,时至今日,你该死了。”

谢衍忽然想起帝尊当年的评点,叹息:“时至今日,我方知,儒冠多误身啊。”

圣人之死的谶语,他在心魔之城就感知到,却第一次正面先贤的质问。

“为何不顺应天命?”

“看清楚,在逆流而上的,是你!”

谢衍拂袖,慨然道:“因为,天命可违!”

“放肆!”

“吾有朝一日,必将登临天之上。”谢衍毫不动摇,“吾可与天试比高!”

相信天人感应的先贤,推崇受命于天的圣人,也没有想过真正违逆天命。

时隔数万年,早已死去的先贤幻象,忽的听见一句逆天之辞。

何其狂妄!

有先贤幻象不解,“你本是天生圣人,终落得老病孤舟,自我流放的下场。如此境遇,何其萧索,何其落魄。”

“你为何还能相信,自己以人之身,可以违逆天道?”

“因为……”

天河之水向他漫漶而来,九重雷劫蕴藏其中,好似天道的追魂索命。

沧浪之水清兮!谢衍猛然回头,忽觉这沧浪曾经是如何顺流将他推动,如今就如何向他席卷而来,倾覆他的立锥之地。

谢衍并未臣服于这逆流的冲击,而是白衣临江,乘着清风明月,悍然破开激流。

他的心境,从纷乱变作坚决,昂首望向天地辽阔,只觉眼前一片涤荡。

“天道不公!”

魔性终压不住圣,他笑道:

“我要为救一个人……”

“杀了天道!”

谢衍醒来时,正躺在漂泊的舟船上。江水平静,不知天在水上,还是人在水下。

他抬起手臂,习惯性地想遮住眼帘,眼前却是雾气蒙蒙。

看不见,自然就不必遮挡光源。

谢衍支起身,轻轻咳嗽一声,他感觉到衰朽的降临:“红尘,现在什么时辰了?”

“是时候了。”红尘卷答非所问。

谢衍笑了:“好。”

第535章 九幽钟鸣

谢衍有过鼎盛的千岁华年, 天下传唱他的名姓,歌颂他的功绩。

他救生民于水火, 扶大厦于将倾,千里平波于微澜,免苍生于涂炭。

山海剑下,人仙妖魔鬼皆惧,两任魔尊一斩一囚,仙魔大战二战二胜,就连天道也被阻于于界外。

他威名最煊赫时,天下朝圣,隐士大能皆在他面前瞻衣俯首。

时至今日, 微茫山问天阶前,往来宾客如织, 皆想瞻仰圣人一面。

谁能想到, 圣人谢衍也有走向衰亡的一日。

谢衍却不以为怪, 乘坐天地一扁舟, 顺着江流而下, 渐向渺茫的大海。

即将落下的金乌一轮, 折射出漫漫的余晖, 万千光芒飞掠他的袖袍, 引圣人回首。

谢衍遥望,浩荡东流水, 一去不回头。

白衣圣人不再奏琴。君子之乐, 在此情此景下, 也嫌五十弦太少,难纾心怀。

不如返璞归真。他随手取来喝空的酒盏,对着飞逝的流光, 屈指,击节而歌: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