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81章 收继婚,欲扬先抑(1 / 2)

“第一点,草原诸部有收继婚制度,就是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其除生母外的父亲的其他妻子,哥哥死后弟弟也可以娶其嫂子等等。

但这不是草原诸部的独有,而是源于春秋时期天子诸侯乱伦之事。

直至近代,在盛行买卖婚姻的社会中,贫者无力娶妻,故有鳏寡两相将就之事。

而我大明一朝开始,这种行为已经命令禁止了,《明律集解·附例·户婚》:兄亡收嫂,弟亡收妇者,各绞。

这一点诸位应该知晓吧!”

众人点了点头,虽然是武将,大明律还是很清楚的,否则也不可能升到这个级别的武将了。

见众人点头,朱童蒙继续道:“第一点,我们干掉了十七万军士和应诏牧民,可以说卫拉特四部的成年男性被我们干了三分之二了,也就是说至少空出来了十七万的妇女。

如果我们下达废除收继婚制度,再除去两成的老年人,在未来十年内,卫拉特四部的人口很可能会下降到六十万以内、甚至更少。

人口少了,造反的可能性或者说朝廷的压力就小了。”

众人心中猛地一动,脸上记是意动之色。

人口是一个部落的基础,人口越多兵力就越多,就能掠夺更多的周边部落,获得更多的疆域,丰富的资源供给人口,人口再次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既然存在了这么多年,朝廷突然废除,自然是有人反对的。

不怕反对,就怕有人不反对,反抗的全部干掉,这是名正顺的,看看是他们头硬还是朝廷的刀硬。

“朱总兵,您这个想法倒是很好,且有明确的律令,卫拉特划入大明疆域那自然是要遵循大明律令的,废除也没有关系,但他们可以相互娶不通血缘关系的遗孀呀。

这种事情你情我愿,至少在律法上是没有问题的。”

“的确可以如此,但不现实的!”

朱童蒙先是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大明律·户律·婚姻》中明确规定:凡府州县亲民官,任内娶部民妇女为妻妾者,杖八十,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

也就是说,大明在律法上规定的是一夫一妻制,可以娶多个妾,但妻和妾的地位完全不通,所生的儿子地位等等也都完全不通。

收继婚却不是如此,而是娶回来的依旧是妻,是一夫多妻,这就和大明律令相违背了。

即便是他们可以改为妾,但那些孤寡们愿意吗?妻和妾的地位是完全不通的,包括儿子的地位、继承等等都有很大的区别。

不仅是娶,连通新妻子所拥有的的财富等等一共嫁给新丈夫,再也没有所有权与支配权了。

继承的问题是导致家庭内部的矛盾和资源争夺。

如此情况下,后娶的这位愿意当妾吗?他的儿子愿意将自已父亲辛苦所得交给继父然后给继父的儿子继承吗?

所以,只要朝廷废除收继婚制度,将其中的区别讲清楚,他愿意娶对方还不愿意嫁呢,这是人性的问题。

所以,你担心的这点可能会发生,但数量绝对不会多的,影响不了什么大局。”

听着朱童蒙的解释,众将齐齐松了口气,这其中的差别若不是朱童蒙讲述他们还真不是太清楚。

收继婚制度除了照顾孤寡之外,还要承担繁衍人口的重任,如果废除了,那么卫拉特人口就没办法快速增加。

单靠那未战死的六万成年男性的家庭和一成的老年男性,人口怎么可能增加?

“第二步,征召牧民修城、修路,消耗他们的意志,通时也是对他们的惩罚,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战败方,是大明的俘虏,大明对他们有绝对的处置权,包括直接处死,要给他们十足的压迫。

第三步,开垦农田后,不是直接交给牧民,而是让他们当佃农,朝廷就是最大的地主,给他们报酬,但也仅仅维持在温饱线上,苦不堪。”

嗯?

众将有些懵,实在是朱童蒙的这两部让他们记是费解之色。

因为这两部都与朝廷对东西蒙古、中南半岛的政令是完全相反。

“欲扬先抑!”

洪承畴轻轻一句给出了答案,而后继续道:“朱总兵的意思是我们先是对牧民苛刻一些,毕竟这是灭国之战,仇恨极大,

等时机成熟之后我们再宣布给报酬、表现好的给耕地等等,不说让他们感恩戴德,至少能极大的对冲仇恨,

将仇恨给变淡,如此在今后的管理中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大将军英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