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不凡说书的内容,是沈听肆编写的。
沈听肆很知道如何吸引人。
比如,真实事件是:二十年前,钱大夫在暴雨夜看到的人是慕虎带队灭了封家。
这短短一句话就能说完的事,经沈听肆改编,屠不凡极有感染力的讲述,就变成了:
“二十年前的暴雨之夜,钱大夫接到了急症病人,病人性命垂危。”
“钱大夫冒雨去了病人家里,将病人救活后已是后半夜。”
“大雨哗啦啦如倾盆瀑布一样往下泼,电闪雷鸣,这样的天气下,主家想让钱大夫留宿。”
“因担心家中即将临盆的妻子,钱大夫婉拒了主家的邀请,冒雨往回赶。
“钱大夫路过主街时,闻到了混杂在暴雨中的血腥味,还听到了杂乱的马蹄声。”
“钱大夫听过许多民间故事,最为有名的民间故事便是阴兵借道。”
“诸位,不知您们有没有听过阴兵借道?”
屠不凡细细为听众讲述何为阴兵借道,还讲了好几个阴兵借道的例子。
光这几个例子就讲了大约两刻钟时间。
鬼神一说,向来有致命的吸引力。
屠不凡的讲述,让吸引力更上升了几个层次。
听众们的吸引力很快就被吸引进故事里,也越来越多听众加进来。
等听众越来越多,火候差不多到了。
屠不凡再话锋一转:“咱们回归正题。”
“阴兵借道的条件全部符合,钱大夫惊骇不已,以为见到了阴兵借道,吓得赶紧躲在草垛里。”
“等了好一会儿,伴随着电闪雷鸣,前方有无数阴影靠近,你们猜,钱大夫看到了什么?”
众人的胃口全都被吊起来。
他们纷纷等着屠不凡往下说。
屠不凡重重一拍案木:“钱大夫看到了好几匹马,马上坐着好几个身着将军衣裳的男人,他们如从地狱中走来的,带着血腥气味和浓烈杀气。”
“雨帘模糊视线,钱大夫模模糊糊看到这一幕后,更加笃定他是遇见了阴兵借道,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等这队阴兵走到钱大夫附近时,忽然,一阵狂风吹过。”
“狂风吹动了那位将军身后的旗帜,旗帜上赫然写着一个硕大的慕字。”
“雷电闪过,那些人的影子清晰地映照在街上,这一刻,钱大夫突然意识到,他们不是阴兵,而是某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归属不而喻。”
就这样,听众彻底记住了“慕家军”。
再往后,屠不凡讲述到钱大夫因高烧失忆,讲述到封家灭门,讲述到钱大夫偶然认出了二十年雨夜出现在主街上的某位将军。
这位将军还姓慕。
句句不提慕家,句句指向慕家。
于是,慕家军灭封家满门的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上京城的大街小巷。
等慕家和太后反应过来的时候,舆论已爆。
慕家慌忙去制止。
然而,他们越控制,情况越糟糕。
在百姓们眼里,他们这是做贼心虚。
一个人的论容易掐灭。
十个人的论也容易处理。
但,上京几十万人的论齐爆发,就算慕家有通天的本领也无法平息掉。
慕家越用武力镇压,百姓们越一身反骨。
到了最后,都不用沈听肆和虞凌夜的人继续去引导,慕家就已人人喊打。
慕家一向嚣张惯了,不肯用软和的方法对付百姓。
还虐杀了几个跳得最欢的百姓杀鸡儆猴。
慕家杀人,将舆论推向制高点。
百姓们民愤也达到了顶峰。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百姓们自发集结起来围到皇城附近,齐声要求皇帝严惩慕家,彻查封家灭门案。
等时机差不多了之后。
沈听肆带着慕虎的供词,证人钱大夫面圣。
证据确凿,民愤激烈。
激烈的民愤已影响到了朝廷的公信力。
作为上位者,皇帝最懂人心。
他知道这件事幕后有人推波助澜,但,民愤已燎原,慕家是非除不可了。
皇帝下令,收回慕家兵权。
慕家男丁斩立决,女眷流放三千里。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