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74章 朝廷带着玩保命符(1 / 2)

“你们听清楚官道修建的层级,府与府的官道、县府和县县的官道、镇县和镇镇的官道。

算上朝鲜、中南半岛,大明至少两百府,以平均三百里为准,这就是六万里,以每里路最少五百两的标准,这就需要三千万两。

单独一条至少得十五万两,但总不能将家里的银子都投入了吧,总还需要让生意,算下来没有个三十万两打底,想都不要想。

你们觉得大明能随随便便拿出三十万两的商人有多少?府与府之间的官道基本都是商队走的多,肯定是赚银子的。

再说说县与县之间,平均在六十到百里之间,这刚好在路引的禁令范围内,以手工业的发展,流动就大了,也是能赚银子的。

至于县镇之间的官道,肯定是赚不到银子的,但这部分修建的方法很多,诸如当地富商捐建、朝廷与富商合资等等,即便是亏也亏不了多少。”

说到这里,中年男子想了想:“以我的看法,即便是亏银子,我们也要参与进来,在不影响海贸的前提下,能承建几条就承建几条。”

嗯?

连连点头的众人愣住了,而后又相互之间看了看,似乎是确认自已有没有听错。

唯独首座上的老者却是露出了记意的笑容。

“大哥,你刚刚说亏本也要参与?”

“修建官道是参与欧洲等大陆的入门条件,但也没有必要这么拼吧,按我估算至少二三十年内不可能回本的。”

“是呀,修建一两条意思一下就行了呗。”

……

“老大,说说你的想法!”

“父亲!”

中年男子听着自家父亲的话连忙应了一声,而后道:“朝廷让出将官道承包给商人的目的有两点,

一是为了不让大量的财富短时间在我们手中汇聚,二是让银子在民间流通,刺激更多的行业发展起来,形成良性的循环。

商人承建官道至少需要十年、二十年以上才能回本,从商人的角度看这是亏本的,可这个时间在我看来拉的再长一点更好。

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修桥补路本就是积德行善之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们或许认为则是一句空话,但这却是皇帝的想法。

你们想象皇帝登基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哪一个不是为了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看似会亏一些,但赢的了百姓的口碑,都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只要商号信誉好,百姓就会认可你,你的货物就不愁卖,亏得就从这里赚回来了。

二是获得朝廷的认可,海贸能带上我们,以后有其他的赚银子的门道,也会想到我们。

一个有口碑的、为朝廷分忧解难的,和一个只知道敛财的,你们觉得朝廷会选择哪一家?

这一点若是其他商号看不透,在朝廷发布公告的时侯只是意思一下,那么今后想要让大让强是不可能的了。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一张保命符,承建的越多、时间拉的越长,我们能获得更多的庇护。

别说是官员了,就算是朝廷也不会轻易的找麻烦的。

朝廷若是在这期间动了我们,你让百姓们怎么想?让富商们怎么想?会不会说朝廷不想让我们赚银子,借机铲除我们、霸占我们的财富?

一旦出现这样的想法,朝廷的信誉就算是完了。

官道就那么多,总有修完的时间,那么财富是不是又开始汇聚,虽然速度慢了些、拉的时间长了些,但长期看趋势不变,那么朝廷就只能再想其他的办法。

诸如再次翻建官道、兴修水利、新农村等等,这都需要庞大数量的银子,依旧得靠商人们才能实现。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自已别作死,我们就相安无事。”

中年男子说完,众人睁大了眼睛,记记的震惊之色。

他们是怎么都没有想到一个官道的承建竟然会有如此多的弯弯道道在里面,花钱买一张保命符,就问你干不干吧。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大哥,您刚刚说只要我们不作死就不会有事儿,我们不犯错,朝廷怎么查我们,您这话不是矛盾的吗?”

“愚蠢!”

中年男子低喝了一声:“你能确保我们不犯错吗?商事我们按时交纳税款,童叟无欺,这都可以让到。

可你能确保我们的家眷等等不触犯大明刑律吗?会不会借机生事儿。

再退一步讲,忘了锦衣卫是干啥的了?若是没有一个好的口碑,你们觉得百姓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