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显然不行。
天时、地利、人和,必须抓住时机,绝不能给六国喘息的时间。
尤其是赵国。
去年,赵国北部的代地发生大地震,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本就发生在代地的人口聚集区,又正逢秋收季节,一时间,代地的兵员短缺,大量流民南下涌入邯郸,直接导致了赵国的大饥荒。
当然,也有涌入秦国的。
好在她们秦国虽然前年也发生了地动,但好在没发生在人口聚集区,前两年又是丰收,倒也承纳得住流民。
这是天赐的灭赵良机。
“杀,是自然要杀的,关键在于,怎么杀,什么时候杀。”
知韫垂下眼眸,指尖拨弄把玩着一颗用野草编织成的小星星。
“六国存续数百年,盘踞在地方上的宗室旁支、贵族公卿、乡绅豪强盘根错节、不知凡几,若一律诛杀,在各地黎庶未归心的情况下,必然会有漏网之鱼。”
天底下贵族豪强这么多,总有一些人是对黎庶还算不错的,若要杀他们,当地的黎庶必然会帮助隐藏逃脱。
“黎庶震恐,不是我想要的。”
她的神色平淡至极,仿佛所谈论的,不是数以万计的性命。
“所以,才立了学宫。”
几人默然。
她们亲眼见了太子在咸阳学宫上付出了多少心血,可如今想来,学宫的学子,不过只是她的“退而求其次”。
因为杀之不尽,所以退而求其次,从中遴选可为她所用的。
“他们忠于王上与殿下。”
楼梧迟疑道,“应当可用。”
“自然可用。”
知韫莞尔轻笑,“他们拜入学宫,是秦王门生,又与秦太子师出同门,来日在秦国入仕,还有学宫的同窗相互扶持,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为故国殉死?”
谈对故国的忠肝义胆?
若果真对故国忠心耿耿,他们从一开始就不会选择入咸阳学宫。
除了那些被六国派遣过来作探子的之外,他们既然愿意来秦国,就说明只要给了上升渠道,就愿意为秦效力。
这也是她能收拢人心的原因。
——心照不宣的互惠互利。
“难不成,你们还真以为他们忠于我,是因为什么人格魅力?”
她嗤笑,“不给好处,就算再有人格魅力,那也只能是敌人。”
难道她爹不够有人格魅力?
无利可图,都是屁话!
几人:“……”
突然之间把话说得这么直白犀利,有些汗流浃背了啊殿下!
一直默默旁听、没有插嘴的辛宓反射性地环视四周,然后松了口气——
还好,这里没外人。
庄灼了然,“殿下要去韩地?”
“嗯。”
知韫应了一声。
“欲治韩地,首先就要理清谁是可以拉拢的,谁是需要打击的。”
她慢悠悠道,“比之韩地的贵族豪强,自然是韩地的黎庶是咱们可以且必须要团结的,但贵族豪强中,也能再继续分而化之,拉一批、打一批,方为良策。”
“可殿下也不必亲自去。”
楼梧皱眉,“以殿下的身份,若亲往韩地,怕是少不得要遇上韩室死忠余孽的刺杀。”
“我最合适。”
她屈起一条腿,漫不经心道,“有些事,轻不得、重不得,只能阿父和我来做,来回请示,实在耗费时间。”
在咸阳远程指挥,哪有亲自坐镇来得稳妥且方便?具体是什么情况、又该怎么做,只有亲自去过才能做抉择。
秦王镇咸阳,太子抚关外。
对于亡了故国的黎庶而言,秦太子亲至,能让惶恐不安的他们更容易安心,当然,仇恨大概也会更加浓烈。
但她难道要遇难而退?
然后等到一统天下后,让她爹继续十年东巡五次、最后死在路上?
“如此,也罢。”
庄灼本想继续劝她,只是见她已经下定了决心,便道,“我等随殿下一起去。”
“当然要带着你们。”
知韫扬了扬眉,笑道,“你们可是我的左膀右臂,等以后啊,你们各自领守一郡、坐镇地方,那就算我常年在咸阳不出,也不必为各郡县有余孽作乱而忧心了。”
“那是自然!”
辛宓拍着胸脯保证,“必将属地治理妥当,绝不给殿下添乱!”
“好。”
知韫失笑,伸手揉揉她的头发,正要说什么,却听不远处传来惊呼声,一惊一乍的。
“王小明,你作甚呢?”
她转头看向那群去抓鱼的少年,远远地喊,“你们几个,抓鱼还抓出兴味来了不成?”
“殿下,好多鱼!”
王离正带着李承、杨峥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