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墨染民国 第252节(1 / 2)

这个年轻人就伸手拿了一份。

《申报》已经买了,《新小说报》也可以来一份。

《穿成包身工》这部小说,越来越好看了,里面的未来世界非常有意思,曹可欣的创业史,也让人看得痛快。

而最后……

这人的目光落在《上海日报》上,纠结要不要买。

而这时,那个卖报的人开口:“今日《上海日报》特别厚,多送了三张报纸,特别划算。”

“多送三张?”这个年轻人被惊呆了。

卖报的人却认真点头:“对,多送三张,这报纸现在特别厚,买了也划算,报纸可是好东西,拿来糊墙再好不过,还能拿来包东西……”

这个年轻人一咬牙,到底还是买了一份《上海日报》。

其实他也想知道,莫斯科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书写得是真好。

算了,他不想太多了,就当普通小说看。

他看的,只是俄国的未来。

想是这么想的,这个年轻人看完之后,心中却升起一股冲动。

大同世界啊!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的追求?

而这时候,另一些人,却拿着《上海日报》,开始给那些穷人,普通人读。

他们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小说。

他们想在别人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孤儿院里,姚同丰就在给孤儿们读《梦游莫斯科》。

东兴曾经指责云景的事情,姚同丰没跟孤儿院的孩子们说,这些孩子也就不知道东兴和云景有矛盾。

他们只专心听《梦游莫斯科》。

听完,孩子们纷纷开口:“这书里的日子真好!”

“我也想过书里的日子。”

“要是能给我分地就好了,我想要一块地。”

……

江来听完道:“这书都是瞎说的,不可能有这样的好日子,那些有钱人肯定不乐意自己的钱被拿走,而且那些当官的,肯定会想办法捞钱……”

姚同丰听江来侃侃而谈,有些无奈。

看《梦游莫斯科》就知道,东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江来却非常现实。

不过再现实又如何?他能看出来,江来很喜欢这本书。

在底层挣扎过的人,谁不喜欢?

这里的孩子都一无所有,怎么可能不想过书里的生活?

这个世界要是真的像书里写得一样,这些孩子也不会成为孤儿。

第163章 出售

上海郊区。

一个年轻人坐在一把竹椅上, 拿着一些报纸,正用上海本地方言,给周围的老百姓念《梦游莫斯科》。

他念得很慢, 时不时还会停下来,给周围人解释一下书里的内容。

围在他身边的人很多, 有纳鞋底的老妇,有拿着烟管抽旱烟的驼背老头, 有流着两管鼻涕的孩子,也有打赤膊的青壮男人和抱着婴儿的妇人。

这些人都听得很认真。

《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主角, 是一个东北农民, 他是从农民的视角去看待莫斯科的种种的。

也因此, 这本小说很适合农民看。

现在,那些听这个年轻人讲故事的农民, 就听得津津有味。

“莫斯科的人的日子, 过得真好。”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过这样的日子就好了。”

“这样的日子,也就在梦里想想, 地主老爷肯定不乐意把地分给我们。”

这时, 一个老头开口:“是啊, 不指望能过这样的日子,可以不打仗就好。”

那个读报纸的年轻人听到这话,暗暗叹气。

老百姓的要求真的很低,只求不打仗。

可惜, 现在他们国家四分五裂, 还有很多国家对他们虎视眈眈。

打仗, 恐怕是迟早的事情。

等念完书稿,说好明日再来,这个年轻人回了自己在上海县城的住处, 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抄写《梦游莫斯科》。

他觉得把这本书抄写一遍,能让自己静下心,好好体会书中的精髓。

等他将这个故事全部抄写下来,还能把报纸寄给自己的好友!

《新小说报》日销三万份,已经卖到外地,但《上海日报》只在上海销售,甚至,主要是在租界出售。

所以《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上海以外的人,并未看过。

此时,上海以外的人,倒是都在购买云景的第三部小说,也就是那部《一个士兵》。

北京的书店,又张贴出显眼的公告:“云景新书《一个士兵》到货!国内第一本以西方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一个士兵的成长和悲欢,敬请阅读!”

云景的第一部小说《无名诀》出现在上海,是去年除夕前。

当时就有许多爱看小说的人,被云景描绘的武侠世界所折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