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593节(2 / 5)

入夜后,城主府中便举行宴会款待一众北齐使者们。这一次西魏方面出席的人员更多,齐使们所见到的老相识自然也就更多。诸如卢叔虎等俱是河北人士,而且还和使团中的阳休之一同担任过贺拔仁的幕僚下属,如今再次相见,自是唏嘘不已。

李泰也见缝插针的向着阳休之举杯示意道:“旧年我初入关中,深受故贺拔公关照,至今门下尚有许多得力助手皆出贺拔公门下。旧与相论人事,贺拔公也常叹与阳公作别江东之后便相会无期,让人遗憾。”

阳休之听到这话后,连忙举杯为应,忆昔当年故事,便不由得泪洒席中。

除了这些情感上的交流之外,李泰自然也免不了向他们展示一下西魏如今的武力风采,着令自己麾下三卫儿郎们表演一些骑射角抵、健舞军戏,赢得了满堂喝彩。齐使们自然也都识趣的跟着一起鼓掌喝彩,态度还算捧场。

李泰又特意将韩擒虎、宇文忻等呼唤出列,在席中指着他们这些少壮向齐使们介绍其功绩。当听到这些年轻人竟然便是曾经就阵斩杀薛孤延等国中宿将的魏国后起之秀时,齐使们原本还有些敷衍的表情这会儿也都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震惊。

“此群徒俱资质出众,如今事迹已经不俗,来年必将更创伟功!”

李泰讲到这里,又对齐使众人笑语说道:“你等诸位不要以为我在耀武扬威、威吓敌国,我并未将河北士民视作急欲铲除的敌寇。诸位亦应放眼以望天下,周边四夷趁我中国纷乱各作鹊起、自图雄大。我门下武力长蓄,但得卫霍、不羡韩白!

今再故事重提,齐主求和,我自笑应,但若仍是谋和不成,其亦应当自审是否当真诚意求和、而非只是故作聪明的缓兵之计。若其目我为宋襄公,则我前杀突厥木杆可汗之刀仍藏库中、随时待用。或其朝中仍有贪功武夫好乱求进,滋事坏盟,我亦绝不相饶!举万众而讨一人,不嫌事繁!”

这一番话又说的霸气侧露,但却巧妙的将在场一众齐使给闪了出来,并没有针对他们。所以众人在听到这一番话后,并没有心生羞恼,反而越发有感唐王气魄之雄壮。

甚至有人忍不住回忆起晋阳勋贵们在国中盛气凌人之态,便又幻想他们在得知唐王作此宣称的时候,是否还能保持骄狂?

这么一想,各自心中又不免暗生欢愉。非但并不想着该要如何反驳对方,反而还在心里暗暗思计,回去的时候也应引用唐王观点劝谏皇帝陛下,不要因为太过亲昵晋阳的鲜卑武人群体,从而疏远河北士流、自逐于中国之外!

但是这些感情上的契合,并没有在接下来的议和谈判中给这些齐使们提供太多的便利。

随着谈判正式开始,西魏所提出来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北齐所不能答应、甚至齐使们听都不怎么敢听的苛刻条件,那就是责令齐主自去尊号,不得再以齐国皇帝自称!

第1166章 捐身难救

“叔虎兄,事情还有无折中、更改的余地?要我国至尊自去尊号,这实在、实在是有些苛刻……”

西魏提出的谈和条件第一个就这么劲爆,那谈判自然也进行不下去了,使团一行却又不敢就此结束求和返回国中,他们只能先派遣使徒将情况回报国中、自己一行人则留在弘农城等待国中进一步的指使。

趁着好友卢叔虎来看望自己的时候,使团中的阳休之便忍不住开口探一探口风:“某等亦知当下势弱于人,既有所求,当然也要有所付出。但这一要求还是让人有些无法接受,一旦应承下来,国将不国啊……唐王有言愿意赐给河北士民以安宁,可事情若就此僵持不下,某等使徒归国后怕也难免要遭受重罚,河北安宁更无从寻觅啊!”

卢叔虎自然清楚阳休之心情忧苦,但在听到这话后还是忍不住叹息说道:“子烈此言也不必如此确凿,齐氏之所得国尚且不足十年,但为求生之故,有什么不可应承?哪怕自去尊号,犹是割据一方之王侯,总胜过沦为系囚被捕送长安。

子烈你少知兵事,不知如今我国战阵形势之好,唐王肯于答应谈和,已经是难得的仁义之举。你等论及条件是否苛刻,也应自审当下处境如何。齐主何以遣使你等前来议和,用意如何你当真不知?”

阳休之听到这话后,便有些迷茫的摇了摇头,旋即便又开口说道:“我心中对此也浅有思量,只是所思未必尽合事实。唐王贵介公子,与关东诸家多有亲谊,之前也不乏叔虎兄等至亲相扶来投,今两国交战,刀兵无情、亲者至伤,派遣某等至此,想必也是希望唐王与叔虎兄等能够感怀情义,高抬贵手、放过一马。”

“此言亦不无道理,若是晋阳群徒至此求和,怕是没有今日你我相对而坐、畅谈时事的光景。”

卢叔虎闻言后便先点点头,旋即便又反问道:“但是,我听说杨遵彦乃是齐主姊夫、神武婿子,但是邺城谋变时,齐主有没有因此情义而高抬贵手?其行既如此,又怎么会在此关乎其国业存亡的大事上,寄望你等关东诸家能乞得唐王恩怜而加纵容?”

“这、这……我委实没有想到这一节,叔虎兄你向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