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572节(3 / 5)

有些头疼。

他这里还没有想出该要如何妥善应对这一件事情,国中又有消息传来,给他本就焦灼难当的心情又添了一把猛火:皇帝在抵达辽阳之后,便又传信邺都,召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前往辽阳见驾。

听到这一消息后,段韶当即便联想到之前向自己询问后嗣相关的问题,背后不由得暗涌冷汗。

原本皇帝是宣扬要返回晋阳坐镇,结果在中途直接转道前往辽阳,抵达辽阳后又召集两个嫡亲的兄弟前往辽阳相见,这一系列的脉络串联起来,实在很难让人心生什么好的联想,总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的危险感觉。

皇帝究竟要做什么,段韶也猜不到,或者说不敢猜。但他却清楚如果连二王这种嫡亲手足都处境不妙的话,那么他如今所处的位置同样不可谓绝对的安全。

所以无论是为国还是为己,当下手中能够掌握足够多的应变力量都是最为重要的,这件事也越发坚定了段韶要与西魏罢战的想法,并且越快越好,如若国中纷乱已经端倪渐露而为敌所知,情况将更加的难办。

于是段韶便立即派遣自己的长子段懿前往沁水河谷,将自己的亲笔书信交给斛律光并召其返回议事,至于沁水河谷的师旅则暂由其子代为领掌。

第1120章 漫天要价

段韶的书信送出之后不久,斛律光便也匆匆的从沁水河谷回到了下虒聚。而在见到段韶之后,他便立即发问道:“段王可知至尊召常山王等辽阳见驾所为何事?后续可有消息传回?”

看到斛律光如此关心的神情,段韶越发确定其与二王之间的关系不寻常,彼此间的联系可能还要超过了他的预料。

不过这跟段韶的关系倒是不大,而且若非如此,他也难以借此机会将斛律光从前线调离。因此在面对斛律光急切的询问时,段韶只是叹息一声,旋即便沉声道:“我今身在前线,对于国中情势变化也所知不深。

至尊何以突然转驾辽阳、又因何召见二王,我是一概不知。当下国中人心浮动,稍有风吹草动,便可令人情不安。今邀咸阳王归营商讨,我等边中战士该当如何兼顾内外?”

斛律光听到这话后,又是默然许久,过了一会儿之后才又开口说道:“事有缓急,进师旅得入沁谷,与贼交战方有转机,万事应以军事为先,余事悉需延后。段王或可将此间事情进奏陛下,以陛下急欲诛贼之志气,自知内应守静、以讨外敌!”

段韶听到这话后便忍不住暗叹一声,斛律光此人不可谓不精明,尤其是用兵韬略方面,有的时候就连段韶都自感颇有不及。可是此人性格中却又颇有偏执顽固与狭隘短视,对于某些事情的认知又是太过单纯,完全没有其父斛律金那种老谋深算的城府和举重若轻的手段。

其人进据沁水河谷确可称为一个突破,但言之转机则还稍显未足,尤其是在西魏方面段韶更加感觉不到敌人因此而产生什么危机紧迫感。斛律光还想以此作为一个理由,劝阻皇帝暂时放弃掉已经开始执行发动的人事动作,即便不说愚蠢,也显得有点天真。

但段韶眼下自然没有要为斛律光仔细讲解当下国中情势幽隐深意的义务,闻言后只是叹息道:“若事果然能如王所言,那自然最好。只是你我皆边将,对于朝中人事详情所知也未足深刻,故而我想请咸阳王入朝察望并作奏告,希望朝廷能够酌情再向此前线增派人员物资,以备之后向羌贼大举反击。”

“但是沁谷方面仍然未足稳固……”

斛律光听到这话不由得便面露难色,有些不愿在此关键时刻入朝。但他又担心朝中的人事变故会使得此间军事反击再搁置下来而贻误战机,同时常山王对他所助颇深,如今似乎也要为事牵连,这也让斛律光为其担心不已。

“小儿德猷虽非良才,但前已有咸阳王所力辟出的局面,恃此而稍作维持几日亦应不难。只希望咸阳王此番入朝,能够达成一个内外和乐的局面!”

尽管斛律光还在犹豫不决,但段韶已经默认他同意了,提出代替其人的方案后,还顺口鼓励了斛律光一句。

斛律光仍然不知段韶已经暗中展开了与西魏之间的谈判磋商,还真的以为段韶也是心忧国中纷乱或会干扰前线战事,听到段韶这么说之后,他便重重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抓紧时间归朝一行,希望能够达成一个稳妥结果!”

既然决定了要归朝奏事,斛律光也就不再多作逗留,当即便又率领一队亲信离开下虒聚,直向邺都方向而去。

他之所以答应的这么干脆,也是希望国中在放下内部的纠纷之后,能够认真考虑基于他的战果发起反击的思路,从而让他能够获得更大的人事权力,不要再事事都要接受段韶的节制。

待到打发走了斛律光之后,段韶对于前线的人事掌控更牢固,为了能够让双方的磋商尽快达成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他便直接派遣心腹作为使者,前往魏军大营中直接进行沟通,而不再只是像之前那样斥候往来传信。

虽然自身对于罢战的需求更为迫切,但是段韶也没有一味的迎合魏军的要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