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45o节(2 / 4)

小的心理优势,之前他们尚且据城不败,如今还在王琳的统率之下,当然更能固守城池。

梁士彦大军推进至此,组织了两次进攻城池,很快便也感觉到了之前王僧辩等人的苦恼。如今这座长沙城本身就已经被营建的牢不可摧,而且随着天气转暖、航道渐通,他就算想要长久将城池围困起来都变得有些不可能。

正当梁士彦一筹莫展、担心此番怕是将要劳师无功的时候,局面终于迎来了巨大的转变。

自从过江南来便一直交流不畅的李迁哲部终于有了最新的消息,经过一系列的征剿招抚,李迁哲总算搞定了五溪、武陵等诸方蛮部,并且率领本部人马与数万蛮兵浩浩荡荡向湘水杀来,一举占据了长沙城南面、扼守湘水要道的空云城。

当长沙城中的王琳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也是惊愕当场。如今的湘水航道便是他军队的生死线,如若不能从南面获取补给,这么短时间内长沙城中可是很难再涌现一批富户供他宰杀续命,困此孤城之中无疑坐以待毙。

于是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王琳很快便做出一个决定,遣使投降!

第0851章 犹似在梦

阳春三月,气候回暖,江陵城外的原野上春耕正忙,已经看不到多少战争所带来的破坏与影响。

当然战争带来的影响还是实际存在的,而且还非常的深刻。就拿原野上这些忙碌的农人们来说,原来绝大多数都是隶属于城中各家权贵巨室的家奴佃户,而今大部分却都是郡府在籍的均田户。

江陵城人口多达三十余万,想要比较彻底的进行编户授田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但是农时如火、不容耽搁,为了不耽误接下来的春耕,第一轮的编户授田对象还是以多丁户为主。

多丁户生存压力较大并且劳动力比较充足,参与劳动生产的意愿也更加迫切,所以获得了优先的安排。一俟编户授田完毕,这些民户便立即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春耕劳作。

至于一些单丁之户又或者不能成户的独丁,虽然并没有参与到这一轮的编户授田中来,但也同样没有被忽略。

他们被以三百丁为一单位编成一个乡社,由官府提供公田和农具、耕牛、粮种等生产资料参与生产,生产出来的收获七分入官而三分归民,之后官收逐年递减,直至最后与一般编户一样只是承担正常的租庸调,不再有别的加征。

这样的安排虽然整体上来说还是有点负担偏重,但是相较于南梁之前的小民处境而言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非常优厚了。

因为这些单丁、独丁之家即便是授给了土地,也很难立即便展开正常的农耕生产,而且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官府如果进行特别的监管,会让行政成本变得非常大,可若是不加监管的话,往往在一季农耕生产后都要流失起码三成的编户。

这是李泰数年间主政一方所得出的经验,数据比例上或许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但类似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为了确保民户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同时兼顾控制官府的统治成本,在这些新占领地区采取合作社的形式,算是比较妥当的安排。

相较于一般的军屯与民屯,这种乡社组织也要更加温和,特别是明确了参与劳动者私人拥有份额的概念,虽然暂时不多,但却拥有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对于民众的劳动积极性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调动效果。

江陵周边有着大片的肥沃良田,像是湖池沼泽衰退之后所露出的土地,本身就有着多年沉积的养分,甚至都不需要进行休耕,无论种植什么作物,每一季都能获得不错的收成。

在西魏攻陷江陵之前,江陵周边的土地相当一部分都已经被梁帝萧绎划为官有,又或者直接划为内苑所有。就连江陵当地的一些豪族产业都多受侵占,至于那些从建康来到江陵的时流们所拥有的田产那就更少了。

这样一来也避免了李泰再向那些大地主征收土地,能够更加从容的将这些财富与资源进行分配。民众们能够在其统治中实实在在的获取好处,这是要比任何的取巧手段更加有说服力的巩固统治的方式。

由于湘州方面的战事还没有分出胜负,李泰仍然需要坐镇于江陵,亲自管理整个江陵总管府的人事运作与政令实施,当然行台方面的事务也是不能拉下。

“启禀大王,此乃王府诸众所拟定的王教令式,请大王批阅斧正。”

笔杆子王褒和几名王府属官登堂而来,恭敬的奉上一份文书。

李泰接过这文书略一浏览,不由得便皱起了眉头,并不是这篇文章拟定的不好,而是太好了,引经据典、文辞典雅且文采斐然。而也正因此,更像是一篇文赋作品,并不像是正常的行政文件。

“如今行台初创,人事之间多有生疏,政令尺度未具,章程步骤不明……罢了,还是我来点明几个要点,你等再作扩展补充。”

李泰将这篇过于华丽的文章暂且抛在一边,略加沉吟后便又说道:“当下正值万事更新、百废待兴之际,行台用事尤需轻重分明,切忌捻小而失大!王命所教,劝农以励耕织,劝学以宣教化,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