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343节(4 / 5)

南国百年人事积累一战可得,足有定势天下之功啊!”

其他台府员佐们听到李泰这一番描述,也都不由得颇受震惊,实在是没有设想到事情会有这样的走向和可能。但也不得不说,一旦这种情况成为现实,那么战争所带来的收益的确会更加的丰厚可观。

“可太原公又怎么能够保证事情发展尽如所料?更何况,若江陵果真能够平定此乱,湘东王必为众望所归、声势浩大,届时若再作图谋,难度必然更大!”

又是长孙俭发声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对于李泰、对于整个东南局势,其实他都怀有一种比较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为东南方向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钦佩李泰的功勋事迹,另一方面又像是一个吃醋的前夫哥。

荆州旧在自己治理下时仿佛一个人老色衰、全无魅力的黄脸婆,可当到了李泰坐镇的时候顿时便又容光焕发,岂止是风韵犹存,各种姿势信手拈来,简直是迷人到了极点。以至于长孙俭每每听到荆州方面的消息,都有一种怅然若失、追悔莫及的无奈感觉。

李泰也并没有跟长孙俭做无聊的抬杠,听到这质疑声后便又微笑道:“事岂尽如人意,事到临头时能够恒有所备、尽力而为,不至于错失良机,便可谓是无愧于心。最终能否成事,仍待天意。至于说来日湘东王因定乱而做大,这本也在预料之中,难度更大才会收获更多。纵然我难豪言胜之,国中亦不乏才力俱壮之士,举国以战,誓必破之!”

长孙俭提出的质疑本就不乏刁难之意,听到李泰这一番回答后,便也不好意思再作纠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表示认可了李泰的这一回答。

宇文泰听到这里后便又开口说道:“如此说来,东南方面暂时倒也不必再投入更多的人事以求新功,能够稳定当下、更待时机即可。这倒也不失为稳重计议,东贼去年又增新祸,今年却还不知又会有怎样的变数发生,国中也需要保留足够的人事力量以应其变。若真有什么变故发生,届时或许还要从荆州抽调力量以助其事。事前先告,伯山谨记勿忘。”

讲到这话的时候,宇文泰便又是一脸的笑容,眼下他的感觉就好像是满桌珍馐都不知该要从哪下口的心情。

最近这两年局势的发展,让他大有一种天命在我的感觉,高欢折戟玉璧而后身死,苍天为他收走了人生最大的对手。而后侯景的叛乱引发一系列的变故,宇文泰染指河洛与河南的尝试虽然尽告失败,但却没想到东南方面又迎来极大的开拓。

正当他心内遗憾侯景之乱没能给东魏带来如同南梁一般的伤害时,高澄这个高氏优秀的继承人竟又受刺身死。若非天意都要助他成事,何以诸边多灾,却唯独他们西朝风光独好?

第0634章 达摩除服

华州北部的夏阳山,由于台府在这里设置诸多冶锻工坊、为大军锻造甲械器杖而变得兴盛起来。

原野上一群人策马而行,很快便从平原地带驰入山野之间。由于此间乃是军工重地,所以防禁也要比别处更加严格一些。这一队骑士们入山不久,便在一处山隘前受到了阻拦盘查。

“来人止步,前方禁行!”

此间一名戍主手中佩刀一横,站在戍堡高高的墙头上向下俯瞰,指着这一行骑士们威风凛凛的呼喝道。

被亲兵们簇拥在队伍中的李泰并没有因此动怒,只是抬手示意梁睿入前将表示自己身份的符令信物向对方稍作展示。

那戍主仍然傲立墙头,等待着手下卒员将李泰的信物递交上来,略作垂眼打量,神情顿时一惊,旋即便如同一股狂风直从墙头卷下来一般,很快便冲出了戍堡的大门,向着李泰大礼参拜道:“不知是李大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请大将军恕罪、恕罪……”

李泰懒于这名戍主计较失礼,只是笑语说道:“我等此行并非是往诸冶去,故长乐公墓葬北山,公之嗣子若干达摩于此结庐居丧,近日业已除服,所以前来迎接。须得于此借道而行,还请营主略行方便。”

“方便、方便,如何能不方便!”

那戍主闻言后便连连点头说道,眼见李泰态度如此和气,便壮着胆子入前想要为其牵马,但拱卫左右的骑士见其贸然靠近,各自冷哼一声,手掌已经扶上了佩刀刀柄。

气氛陡然变得肃杀起来,而那戍主在感受到气氛的变化后便也连忙停住了脚步,旋即便又不无尴尬的讪讪笑道:“大将军壮功惊人,某等驻守关中的闲卒们都无不盼望能够追从大将军建功立业。今天在这里幸逢大将军,着实激动难耐,大将军当真风采无双……”

见这戍主惊怯中又带着几分激动的神情,李泰便笑语道:“关西男儿多英壮,前未共事也不足为憾。来日犹长,总会有同赴战阵、并肩作战的机会。”

戍主听到这话后便用力的点头,一脸振奋的表情,旋即便带领着部下几名兵卒行走在前,一手持刀一手持杖的为李大将军开道,劈砍清理那些蔓延到山道上的荆棘藤蔓。

若干惠大统十三年年中去世,之后便被葬在了华州北山中,而后他的儿子若干凤便共诸亲信部将们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