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291节(3 / 4)

崔猷眼见李泰态度如此,心中也颇感欣慰,但仍谨持下属礼节,将其州府群众一一向李泰介绍一番,旋即才又笑语道:“知晓使君将要出事荆镇,下官心实振奋,使君名门骄子、勇冠诸军,和洽群众且能励人上进。今诸群众得仰使君卓然风采,当知前言不虚!”

如今的李泰,可以说是一众西迁世族当中人见人爱的大团宠,可以说是凭其一己之力突破和拔高了关东世族在西朝的待遇和权位。诸如崔谦等亲戚党徒们,更是因其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李泰近年多以刚强勇猛形象示人,每每时誉激扬都与战功有关,时人面对自己时也多谨慎敬畏,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类似的赞扬了,闻言后也是高兴得很,便与崔猷有说有笑的往州境内去。

淅州也属于李泰都督十三州的其中之一,但其州境辖地却并不算大,地处秦岭山脉与南阳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基本上的职能定位就是把守着武关道的出入口。

李泰只督兵事,倒是不好过于深入的打听此间民生政务如何,可当向崔猷问起此州州兵武备情况时,所得答案也有点让他傻眼。

淅州虽然是州一级的行政级别,但唯一可称得上武装力量的就是配给州府使用的两千多名蛮人士伍,如果有军事需求的话可以勉强凑出四五百人的蛮兵。

淅州虽然武装力量微弱,但那是因为州治定位使然,倒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此间乃是南阳与关中之间重要的中转地,因此车马舟船等交通工具储备都非常可观,而且武关守卒轮值时常常于此休整。

听崔猷介绍到这里,李泰顿时便来了兴致,便问起崔猷此间用于水战的战船攻具等准备如何。

崔猷闻言后摇头苦笑道:“水战固非我等北人所长,战船之类纵然备置也难免久闲,且每年养护折耗也是开支不小,因此州内无备多少。即便是荆州本镇,同样备置不多,所在舟船唯津渡而已。但若战事有需,可以袭取敌之水岸坞戍,若攻不得,虽穷思也无益。”

李泰也听出了崔猷的言外之意,就是说水战咱们实在不擅长,你要真想干也不是不可以,打下敌人的船坞就有战船用了,可如果连南人的船坞都进攻不下来,那干脆就洗洗睡吧。

所以说穷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在人头脑发热的时候还能拥有一道安全杠,如果阔的要啥有啥,那么送人头可就送的无比丝滑。

李泰又在淅州州府留宿一晚,顺便向崔猷请教一下如今荆州周边具体情势,而崔猷的回答也让他不敢多抱乐观之想。

总而言之,就是王思政之前弃镇前往河南,给荆州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甚至险些出现权力的真空。

长孙俭在镇多年,虽然军政事务上乏甚建树,但也总算能够维持一个基本的局势安定。而在长孙俭之下,荆州方面最重要的军政人物就是从河洛战场转战而来的权景宣。权景宣所部人马也是之前荆州战斗力最为可观的军队,凭此守御境中、慑服内外。

王思政之前从荆州带走的万余人马,虽然有一部分是他从恒农带来的本部部曲,但其中多数还是荆州当地人马。

由于霸府鲜少直接增兵荆州,荆州武装力量的发展也是非常缓慢,虽然号有数万之众,可是绝大多数都是当地豪强部曲与各部蛮兵,真正隶属州府管辖的则不过数千之众。

王思政此去河南便带走了大部分的州兵,尤其是权景宣所部人马也随之而去,使得荆州一时间完全没有代表西魏霸府的军事力量存在,仅凭几个郡县官长完全压制不住豪强蛮酋。

这些当地豪强蛮酋们生活在南北交接的边境之地,本身就是心思奸猾、易乱难安之辈,眼见荆州防备如此空虚,自然难免蠢蠢欲动。甚至有些本就与南朝往来密切者更是趁此传递消息、意图招引南人入寇,梁国以其宗室萧范领兵进犯,于此便不无关系。

幸在商洛豪强泉仲遵及时率部赶到,增设防务并号召州人群起抵抗,这才成功守住州土未失。而泉仲遵号令州人的主要方式,便是将州郡官位大量发授那些引众观望的豪强蛮酋们。

所以如今荆州虽然保住了,但人事吏治却是一塌糊涂,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崔猷对于荆州的军政乱象也只知一个大概,毕竟在职权上来说他还处于荆州的下级,告诉李泰这些也只是给他打上一个预防针。

但李泰在听完之后,却不由得感觉就算只是一个预防针、这药劲似乎也有点大啊。

有感于荆州情势不妙,李泰也并没有再继续于途逗留,第二天一早人马半渡,他便带领所部三千精锐直往穰城而去。

南阳盆地旧在两汉时期可谓时分的兴盛,但魏晋以后很快落寞下来,再加上李泰抵达此境的时候已经到了深秋时节,田野间草木凋零、分外寂寥,视野所及人烟甚少,偶有村邑聚居之地,必有围墙隔绝内外,可见所受战乱戕害之深。

李泰见到这一幕,也不免皱起了眉头。在他观念中,南阳此地数年来三国鲜有交战于此,而且表哥崔谦从长孙俭那里打听到的最新情势,也说州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