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 第1752节(1 / 2)

其中,农圣和理圣,都是文圣的弟子。

作为开创诸圣时代的第一圣贤,文圣的追随者是最多的,在众多弟子门人中,诞生新的圣贤,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待文圣话落之后,理圣便第一个开口,宣讲自身学说。

“天理,万物的本源,自然之法,文明之矩……”

圣贤开口,宣讲学说,那自是非同凡响。

圣贤道韵扩散,哪怕是不识字的愚夫也能准确理解理圣每一句话的意思。

理圣口吐圣言,各种异像纷呈,与他的学说相呼应,可谓是图文并茂的对其学说进行解释,十分形象。

一个“天理”的“世界”,在理圣上方演化而出,让所有人能够看见理圣学说中认为的完美世界是什么样的。

在场诸人都沉浸其中,在理圣学说的海洋中徜徉,只要不是对这种学说极其排斥,那么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

周清听了一会儿,渐渐理解理圣学说的核心思想了。

这位圣贤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源头,是一切准则。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生灵文明,皆在“天理”的秩序下发展。

风雨雷电,四季轮转是天理。

生灵的生老病死,乃至于合理的欲望,也是天理。

天地自然需要遵守“天理”,这样才能正常运转,不会发生各种天灾。

生灵也需要遵守“天理”,依理行事,那样自我、家庭、国家、文明,才能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当一切都依循天理,稳定运转时,便是完美世界。

当然了,这只是理圣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

他的学说十分复杂且缜密,能够完美的自圆其说,没有漏洞破绽,如果落于文字上,那是众多著作才能尽数记载的庞大内容。

但周清听了一段时间后,却在心里面摇头。

他并不是否定、不认可理圣的学说,只是修行者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对秩序的破坏。

掌握力量之后,修行者行事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意志为准,而不是以世俗规矩。

越强的修行者,就越不是规矩能限制的。

要让修行者完全遵守某一种秩序,不做丝毫逾越,这本身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如果真的能用秩序来约束所有人,这也的确是有好处的,确实能够促进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话是有道理的。

前提是那种秩序,是好的秩序,且要时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一直符合现实,不会变得落后,也不会变得超前。

只是无论怎么说,理圣所推崇的那种“天理”,基本都不可能彻底降临了。

周清这个初至诸圣时代的人都能看出这一点,其他多数人心里面自然也是明白的,包括理圣自己也知道。

但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原因之一就是愿意为了践行自己的思想而奋斗终身,永不放弃。

只要理圣一直还在路上,还有人认可他,那么就足够了。

而虽然不认为理圣学说有彻底实现的可能,但周清听得还是很认真。

这是一位圣贤对天地道理,自我思想的总结,在凡人看起来,只是一些理论知识,可对于周清他们这样修行浩然气的人来说,也是非常完美的资粮。

浩然气的修行,归根结底便是认识道理,理解道理,掌握道理,开创道理。

一位圣贤的思想,是非常珍贵的。

在后世,这种圣贤讲学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且在诸圣时代,想要进阶掌命尊就必须有足够高的文道修为,这是硬性要求。

所以如今有了这样的机会,周清可以说听得比谁都认真。

你可以不认同这些圣贤的思想,但你不能否认他们的确是有道理的。

哪怕是思想学说对立的圣贤,都不会否认这一点。

等理圣说完之后,便是农圣开口。

他们两个是文圣的弟子,此刻文圣也在场,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压轴,更多的是“抛砖引玉”。

“农事,人文之基,文明之石……”

农圣是一位看起来非常沧桑的老者,皮肤黝黑,不过眼睛很明亮。

在他开口的过程中,其上方亦是有一方世界演化而出。

周清仔细聆听农圣学说,发现其虽是农圣,但其学说并不只涉及到农事。

农圣的学说,实质是重人。

从农事,到生命,核心是贵生贵命。

以农来保障生命,发展生命。

周清听了一会儿便明白一点,这位农圣一定是木之一道、生命一道的大高手。

这些圣贤的学说,一般都与他们所修之道息息相关。

别看农圣大谈农事,真和这位圣贤战斗起来,那你就会知道其在生命一道上的造诣有多么强横了。

又像理圣,他的思想看似只是主张天地与众生要遵循天地,但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