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望断天涯(2 / 6)

加入书签

还拖着淡淡的落日,一进大门,小男孩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就往楼上看。

宝吟早就丢了那些乱七八糟的绣线,从二楼的绣阁冲了下来,两个垂髫小辨高高的飞起,叮叮当当的银锁响了一路,宝吟欢快的叫声也响了一路:“止哥哥,止哥哥快来看爹爹给小吟子的大蝈蝈灯笼,可漂亮了,还会唱歌呢。”

宝吟才冲到楼下,就被一声严厉的咳嗽声止住了脚步,看见爹爹正沉了脸从大厅出来,见宝吟兴奋的发红的小脸,就板了脸训道:“宝吟,怎么一点儿规矩都没有,随随便便就出阁,成何体统。”

宝吟停住脚步,嘟囔着小嘴不说话,从后面跟出来的娘就说:“才六七岁的小孩子,哪有那么多规矩。宝吟快问公孙大娘好,跟止哥哥玩儿去吧。”

一听娘发话,宝吟忙问了公孙大娘好,就跑过去牵住小男孩的手,把提着的纸蝈蝈灯笼举到他面前说:“止哥哥,这灯笼好看吧,你上次回去答应要给我做个风车的。”两个孩子一路说着话就往后院去了,后面是大人们浓浓的笑意。

一到秋天就是止哥哥要来的日子,也是宝吟最期盼的日子。可是,有一年,街上的落叶都掉光了,后来还下了一层又一层的大雪,却始终没有看见公孙大娘带着止哥哥过来。宝吟红着眼圈去问娘,娘说止哥哥再也不会来了,他们回秦国了。

宝吟很是伤心了一阵子,止哥哥随着幼时的欢乐再不复见,直到远之的出现,那个温文尔雅、书生意气的青衫男子,只在市集偶然瞥见宝吟一眼,就请了媒婆一次又一次敲开曾家的大门,直到那“笃笃”的声音敲进宝吟的心里。

成亲的日子就在年前,家里早早地备好了嫁妆,单等着赵家来过礼。谁知,一骑飞马传来赵王的诏书,秦赵交兵,速招青壮男子。一时,城里处处是敲锣打鼓迎亲的轿子,宝吟倚着栏杆,心里默默地数着日子,却终不见赵家迎亲的队伍。

宝吟数着日子等到的却是远之的征令,是远之主动去招募官处求取的。出征的前夜,被遮了大半的月亮冷冷地照着立在后院的远之和宝吟。夜凉如水,远之的眼里却是火样的热情,身披战甲,杀上战场,驱逐秦虏,誓守赵国,远之的心激情澎湃。

宝吟的眼里噙满了泪,远之这一去,孰知生死,心就被扯的生生的痛。远之见宝吟伤心,禁不住眼中一热,也径自流下泪来,他轻轻握了宝吟的手,叹道:“本欲迎娶于你,但战场上生死无算,如一年无我的音信,你自去嫁人吧!”

宝吟哽咽着不能成声,只望着远之决绝的背影,声声字字轻唤道:“我已是你赵家的人,我定会等你。”

来城里募兵的大人走了一个又一个,带走了一批又一批男子,却无人知道前方的战事如何,偶而听到传言,都说秦兵杀人如麻,赵国就快守不住了,赵国的男子已经快死光了。

战事紧张,国家财政吃紧,宝吟一家早从东城大宅搬到西城小巷,到处都是落败的大户人家。宝吟日日坐在窗格边,眼望着远远的天际,手里的绣针胡乱地插在绷子上,总是绣不出成朵的花儿。杳无音信,远之真的是一去不返了。

到处是萧瑟肃杀的气氛,静悄悄的城里开始流传一些恐怖的传言,有人说秦军已把赵军围死了,赵军没吃没喝,开始人吃人了,还有人说赵军早被秦兵坑杀殆尽,赵王已写好了向秦王献城的降书,人心惶惶的日子让人感觉朝不保夕。

在落下最后一片叶子的又一个秋天,宝吟悄悄地对着父母的房门跪拜后,决然的走出了家门,一路走向烽火连连的秦赵交兵处。

这一路的恐惧、害怕让宝吟见到公孙止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这样战火纷飞的乱世,公孙止的出现如何不让宝吟百感交集,那样沁人心脾的温暖是止哥哥从前一直留在宝吟心里的影子。

这已经是第三剂汤药了,公孙止一定要坚持自己亲手喂药,宝吟偷偷地拿眼打量公孙止,这个长身玉立,眉如剑眼如星的男子,真的就是年年秋天送她风车的止哥哥。不见止哥哥已有十年,只一瞬间,那温暖的感觉依旧。

宝吟想着心事,一口药咽的急了些,公孙止忙过来接了药碗,又用手轻轻抹去了宝吟唇边的药渍,宝吟的脸刹时就红了,低了眼轻道:“不碍事的,止哥哥。”

公孙止也不答话,伸手替宝吟把被角捏好。宝吟的气色比前两天好多了,虽然看着还有些憔悴。帐外忽然有声音传来:“将军,前方有军情。”

公孙止不动声色道:“知道了,下去吧。”

看着公孙止匆匆而去的身影,宝吟若有所思,她的眼睛慢慢地扫过这个军帐中的一切。这个临时的驻地,简洁而雅致,日常用度竟一应俱全,有秦人的用品,宝吟的心沉了下去,公孙止本就是秦人。

再见到公孙止的时候是第三天的黄昏,宝吟已经可以下塌走动,两天不见,公孙止竟看来有些疲惫,一进帐时,眉峰微微锁着。见宝吟在地上走动,忙过去扶道:“怎么就下地了,腿伤可好了?”

宝吟急忙退后一步,侧身而立,恭敬答道:“多蒙公孙将军照拂,宝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