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社队干部大胆实践县委书记集思广益(3 / 4)

加入书签

木如何处理?护国障大队摸索出一套好的做法。凡沟港渠道种的树木,归大队所有。垸内渠道,择优选择承包人,谁的田边,归谁承包,承包者分利三成,大队分利七成。原来死掉的树,由大队负责补栽。原来大队交给承包者100根树,大队要求成活率是96根。损一栽三。每一根树罚款2元。水杉,椿树,承包7年不变。铁杉、刺杉,欧美杨,承包10年不变。渠道可以间种作物。一平方公尺交一分钱的管理费。太白湖当中有座紫金山,1958年从里面挖出了好大一筒一筒的棺材木。如今山上长满了碗口粗的杉树、椿树,全部承包到户了,由专人护林管理,一根都不准砍,使这座风景名胜地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下面我谈谈社队企业如何发展。目前,我们的企业是热闹衙门。1978年以来,有一个盲目发展的过程,走了一个很大的弯路。今年做了5件事。第一,澄清底子。去冬今春,对公社的底子进行了清理。企业欠贷款33万元。第二,精简机构,调整项目。撤掉公社企业办公室,精简了145人,砍掉了炭棒厂、砖瓦厂,商业卖给了供销社。主要巩固了四个渔场,两个莲场,两个芦苇场。第三,清理账务,还清欠款,人平拖欠85元,最多的拖欠1200元。

周立民:都还清了吧?现在法律有条新的规定,长期借用公款一年以上的,不归还,作贪污罪处理。

刘进秋:党委克服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力争两年内把老账还清,今年至少可收入33万元。还掉了老账,就可以甩开膀子干。把老账还掉以后,每年光得利息都是几万元。

周立民:过去都到你酉港公社来端铁饭碗,把那些要吃照顾的人,搡进公社企业。我们讨论一个问题,现在搞责任制,统、专、包也好,专业户也好,性质差不多。中央提出从现在到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总值要翻两翻,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亿元左右。到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奋斗目标。我县也不例外,要按照这一奋斗目标来搞。今年的人平纯收入是300元。由300元到1600元,时间还有18年。要达到这么个要求,路子应该怎么一个走法。

刘进秋:每年要递增100元左右。

余进秋:家庭副业收入,一般是80元到100元,加上国民经济部分,是400元到500元。按照赵紫阳总理的讲话,今后农业生产到底怎么发展。应该是劳动力走向联合,搞专业户。我想,能不能在年内,实行人平1000元。根据现在的重点户,把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点,发展家庭副业,把剩余劳动力派出去搞副业。要有专长技术,承包一项至两项专业。这样,年内是可以搞到人平1000元的。搞法有三条:一是土地按需承包,劳力按技能安排。充分利用土地,充分利用人力。

周立民:按需分配土地,在一两年内可能难得做到。

余进秋:减轻田土负担。都会愿意多包田土。二是向水面进军,在种养业上提高,走多层次生产的道路,提高商品率。湖区的特点是水面多,全公社接近2万亩水面,其中公社管理的16000亩,各大队管理的4000亩,向水面进军的潜力比较大。三是从小而专,走向小联合,由小联合走向大联合,一包多年不变,可以进一步调动承包者的积极性。我没有好多把握,只是根据当前国家形势与本地实际,有了这么个想法。

周立民:嗯!老肖,你讲讲看。

肖才章(花护大队党支部书记):俺大队的情况是小而全的搞法多些。大部分劳力不愿意脱离土地,大都还是传统思想起作用。过去老话讲得好,锹锹插得稳,种田是根本。种好几亩田,扁担打不开的饭。只有极个别的人不愿意要田。

周立民:在近一两年内,土地要大调整,不可能。

肖才章:就是田土作不下的,他都不通过队干部,自己找人挂钩。花护大队12生产队周通学,今年正月值了一条机帆船,两耶儿(父子)开船跑运输,据别人讲已经搞了七八千块钱。全家7口人,堂客、爹爹60岁,大儿16岁。大儿跟他开船。全家分了16亩田。买了机帆船以后,我做他的工作,要他把田安排给别人插,他专心跑动输。他不干,说:我在外头的收入一旦不好,就要回来插田。你给我把田调出去了,我难得找你们哼。他自己与亲朋戚友挂钩,让给承包,自己跑运输去了。

周立民:看起来,田土还是有人要呀!

肖才章:田土负担不重的,有人要,田土负担重了的,没得人要。我们大队的干部只有105人,每亩田土只负担15元管理费,包括国税、上交等等,每亩只有15元。

周立民:那不算高。

肖才章:我们搞的联队会计,权力比较集中,只要决定要搞的事,群众都比较据火障,知怕惧。大队干部只有支书,大队长,财贸支书。从秘书以下的大队干部、支委都兼职联队会计,负责两个队的会计工作,两个队的社员加起来也就400人左右。支书补贴7成,大队长补贴7成,财贸支书兼治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