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4节(1 / 2)

加入书签

薛向调离明珠时,和刚刚调任明珠市政府副秘书长的耿福林打过招呼,让他代为看顾薛阳。

薛阳道,“一年前,我刚转正了,办公室的工作,就是那些,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打杂,很没意思。”

薛向笑道,“开始抱怨了哦,不过也正常,年轻人嘛,能耐得住这个的少,阳子,去地方吧,要建功立业,还是要到泥坑里摔打。”

薛阳大喜,他今次随母亲入京,过年倒在其次,更多的是想向薛向这个三哥诉苦,换个岗位。

三年前,他认为到工厂是捷径,入职就能提干,副科级的编制,可比调到地方快捷太多了。

可三年过去了,偶然遇到下地方的同学,他陡然发现飞得快的,不一定飞得好。

而且,机关,尤其是工厂机关的那些琐碎,真的快要消耗掉他最后的雄心壮志了。

一年前的办公室主任的争夺战,他就险些让人用两只猪蹄膀,给生生废了前途,若非耿福林及时出手,他就完了。

自打知道薛向嘱咐人看顾着自己,薛阳心中温暖之余,却也起了调离的心思。

此刻,见三哥主动提及,且不似父亲那般打老爷腔说什么“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他真是欢喜已极。

见他欢喜,薛向道,“阳子,你别高兴得太早,你要下去,我没意见,但要下就得下到最基层,别想在明珠那个富贵窝子待着,要做好去最苦乡镇的准备。”

薛向倒非是摆过来人的谱儿,而是深知基层履历对干部的重要性,更是知道,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根本现状,莫过于从基层干起。

薛阳振奋道,“哥,我不怕苦,就怕混日子。”

“好小子,有股子势气!”薛向投过一支烟去。

两兄弟正聊得正高兴,冯夏来敲了敲堂屋大门,薛向赶忙起身,道,“二舅,不用那么客气,进来进来,阳子,给三舅泡茶。”

冯夏来赶忙道,“不用了不用了,我不渴。”说着话,两片浓重的蚕眉上下翻动,透着股子机灵。

薛向亲自起身帮冯夏来泡了杯茶,在他面前的茶几上放了,说道,“二舅,您这回来,肯定有什么事儿吧,有什么事儿,您说,力所能及的,我肯定没二话。”

自打弄清楚冯氏兄弟的身份,薛向就一直在揣测这两兄弟的来意,毕竟,哪有大过年的,弟媳妇娘家人千里迢迢往大伯子家跑的?

要官

薛向开了头,冯夏来忸怩片刻,说道,“是这么回事儿,听阳子说,你以前在市委督查室干过,我媳妇,也就是你三舅妈,现在妇联工作,你看能不能托人调到组织部去,你三舅妈现在是副科级,调到组织部,能升个半级就好了,你三舅妈副科八年了,资历足够了。”

薛阳皱了皱眉,道,“三舅,你说的这是什么呀,我哥以前是在市委干过,可又不是干市委书记,能说调谁就调谁?”

更气愤的话,薛阳没说出来,给冯夏来留着面子呢。

薛向也有些啼笑皆非,要说你冯某人真需要调动职务,或者转换部门,来找亲家,看在冯桂芝的面子上,无论如何薛向会帮这个忙,可你好歹靠谱一点,甭狮子大开口。

从妇联调到组织部,已经是大跨度了,您这儿还要求升官,真拿薛家当组部啦。

“阳阳,甭瞎插话,大人谈话,你小子听着就是。”

屋子里的冯桂芝忽然说话了,“老三,你说也是的,千里迢迢来一趟,怎么就为这芝麻大小的事,早知道我在明珠就给你办了。”

冯夏来行三,是冯桂芝小弟,这老三叫的却不是薛向。

她这番话入耳,冯夏来险些没抱怨出声,如果真跟冯桂芝说了能解决问题,他又何必往薛家跑,来丢这人,那十年,薛家遭劫,薛氏三兄弟各个倒霉,冯家人可没少撺掇冯桂芝跟薛平远一刀两断。正因着这个,近年来,薛家混好了,老冯家也没好意思登门。

直到如今,老薛家越来越牛。渐渐耸入云霄,老冯家每每望着这门姻亲,也越发心痒难耐。今次实在撑不住了,便恬脸求上门来。

按说。冯桂芝也是官太太,薛平远如今归为63基地副指挥,也是堂堂少将,她该是有些能量的。

实际上,薛平远不好交际,又身居军事重地,冯桂芝跟着他,根本没温养出威风。此次回明珠探亲,冯家兄弟就为了个人仕途问题跟他这位官太太开过口。

她哼哼唧唧没个主意,只说带兄弟二人来京城逛逛,见见大伯子,让他给想办法。

一听说见薛安远这经常在晚上七点电视上出没的大牛,冯家兄弟先自腿软,摇头说不必了,冯桂芝知晓兄弟俩的德行,便说去找薛向,和薛向相处没多久。她隐约知晓这个侄子性子四海,朋友不少,又被偏心眼的大伯子惯着宠着。肯定有些本事,冯家兄弟这才找上门来。

却说,冯桂芝这一插话,薛向怔了怔,道,“我在明珠干过,还有两个朋友,回头我帮你问问。”

冯夏来不傻,听了这番话。便知道自己的事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