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61节(3 / 3)

加入书签

不你们拓展下俄罗斯的业务吧。苏联解体,过去做生意的中国人会更多。他们迫切需要这些信息。而且卢总在那边有办事处,方便收集信息。”

叶文兰却摇头,相当为难:“我们没足够的人手,我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编辑因为没有居留证已经申请去德国留学了。”

这是个悲伤的消息。

一个国家政策的变化总能影响很多人。继续留下来的,需要更多时间去调整适应。

车子继续往前开了约摸20分钟,停在一家餐馆前,上面挂着个牌匾,写着中国字:华夏饭店。旁边还有一圈周秋萍不认识的字母,应该是匈牙利文。

其实即便没有中国字,经过的客人应该也能猜到这是家中餐馆。因为门口站了不少中国人,有的在抽烟,有的在闲聊。

车门打开,卢振军刚露脸,就一堆人凑上来跟他打招呼,有人叫他卢哥,也有人叫他卢总。

高兴同志坐在最后一排,就跟女儿咬耳朵:“打下乡那会儿他就是个头。”

当年她觉得是因为他爹的位置高,现在看来,有的人啊,天生就是带头大哥。

周秋萍笑着揉了揉卢小明的脑袋,开玩笑道:“我们这也有个大哥呢,很优秀的大哥。”

大家陆续下车,卢振军帮忙介绍人。听说周秋萍也是山海公司的股东时,好几个人明显热情了不少,显然是和公司有业务往来的。

周秋萍朝他们微笑点头,嘴里只说吉祥话:“新年好啊,提前给诸位拜个年。”

有人看到孩子就要掏荷包,说得给孩子压岁钱。

高兴同志拦着不让,嘴里推脱:“要给压岁钱也得等孩子去拜年。”

但到底有人本来就做好了准备,硬是塞了几个红包过来。真的是红包,就是红纸手工包的。

他们也不单给这三个小孩,其他小孩过来也是人手一封。

80 90年代出国潮,率先出来站稳了脚跟的,无论男女都会想办法把另一半和孩子一块儿接过来,一家人都在国外生活。

现在大过年的他们凑在一起庆祝,自然要把孩子也带过来。

可周秋萍就尴尬了,她根本就没准备红包,因为她把到布达佩斯过年理解成了旅游。

她赶紧招呼余成:“你找你妈要点红纸,有红包最好。等吃过饭咱们再给小孩发红包。”

余成答应着往里面走,还没进饭店,毛素珍就冲了出来。

她身上系着围裙,头上戴着厨师帽,甚至连锅铲还抓在手里,难以置信地看着儿子,说话都结巴了:“小……小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