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201节(1 / 3)

加入书签

一个校园原创歌手大赛,好像真是一举多得。

周秋萍暂且放下这事儿,转头将目光放在了餐饮店上。

现在招聘已经完了,后续就是员工培训。

等培训完了,餐厅估计也能装修的差不多了,那就可以正式营业了。

她的计划是赶在六一儿童节之前开业,这样可以先做一波一家三口的生意。

4月的第一个礼拜一,接到应聘成功通知的刘文文拖着行李箱去单位参加培训。

她出门的时候,正好碰上田薇等人也出来坐车。

田薇瞧见她,似笑非笑:“哟,这是出门旅游吗?哎呀,真羡慕你,又不用上班,想什么时候出去玩,就什么时候出去玩。我们就没这种好命咯,每天都要去上班。”

旁边的姑娘好奇:“刘文文,你一个人出去玩吗?去哪儿啊?这么急吗?要不改个时间我们一块去吧。”

刘文文摇头:“我不是去旅游,我是去单位参加培训。”

大家面面相觑,满怀好奇:“什么单位呀?还带着东西去培训。”

她微微一笑:“快餐店,我应聘了香满集美式快餐,被选上了。从今天开始接受培训,培训合格以后才能上岗。”

立刻有人反应过来:“啊,就是那个香满集!200块钱一个月!”

当时招聘广告出来,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所在的单位就是一张报纸,一杯清茶过一天。大家也没啥事做,就把报纸从头看到尾,连角落里的广告都不放过,何况那么耸人听闻的标题呢?

200块钱一个月啊。是她工资整整三倍!

当时大家还调侃,这八大员又抖起来了。服务员比大学教授都金贵了,一个月居然拿这么多钱。

虽然他们都是干部身份,不至于突然间发疯,自降身份跑去应聘服务员。但2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还是让人心动不已。按照他们现有涨工资的速度,有生之年,估计他们都拿不到这个数。

现在听说自己身边的朋友居然应聘成功了,成为200元俱乐部中的一员,大家的心情可真是微妙。

有人诚心实意地替她高兴:“太好了,刘文文,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你去了店里,肯定能发展的好。”

刘文文谦虚地表示:“我还什么都不会呢。去应聘的人都很优秀,我得好好学习。”

为她高兴的姑娘跑了过来,抓着她的胳膊表示肯定:“没事的,你肯定行。将来你一定会特别好。”

轿车已经停在了旁边,喊车子的姑娘招呼同伴:“快点吧,我今天要开会,不能迟到。”

刘文文跟她们挥手:“拜拜啊,我也要去坐车了。”

大家坐在轿车上看她往公交站台走,各个表情微妙。

田薇嗤笑了一声:“他们家可真是够可以的。”

先前鼓励刘文文的姑娘叹气道:“她家可真狠,第1天去单位报到,好歹也要送一下吧。有车子过去,起码也让人知道她家不是好欺负的。”

坐在她旁边的姑娘摇头:“你还不了解他们家吗?她爷爷奶奶还配了车呢,去开会都不要车,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坐公交车。搞得大家都不自在。唉,不管了,以后人家可比我们过得滋润。一个月200块呢,手头可宽裕的很。”

虽然她们的工作单位都不错,有文化馆的,有艺术团的,还有人在政府上班。但现在是干部身份又怎么样?工资低呀。一个月70块钱够干什么呀?连下顿像样的馆子都不成,更别说买漂亮衣服了。

唉,想想都憋屈的慌。

好歹她们也上了大学呢,不管本科大专还是大中专,总归是受过高等教育。结果到现在,反而混的不如一个考不上大学的人。

田薇满心不快:“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服务员,伺候人的。说出去多体面一样。八大员算什么?没见识的人才当个宝呢。”

在以前,八大员之所以吃香,是因为能搞到别人弄不到的物资。

她们这些人,什么时候缺过东西了?需要眼皮子这么浅吗?

司机默默地开着车。他也是八大员中的一员,被嘲笑的一员。

其他人被她这样一说,也忍不住讪讪,只能自己找补:“那好歹也是外国人开的店呢,算外资企业,当然不一样了。”

有人提出疑问:“真的是外国人开的吗?那他家是不是也要用侨汇券才能进去吃饭?”

大家就这个话题开始发散思维,各种讨论。

有人突然间想了起来:“哎,好像那个店是部队买的,对了,以前是纺织厂的食堂来着。”

80年代的国营大厂地位极高,厂长可以跟市领导平起平坐。所以要真说起来,他们也算是一个圈子的。

他们还隐隐约约听过纺织厂和机械厂的恩恩怨怨,知道食堂最终被卖出去的事。

众人立刻追问田薇:“是不是呀,你姐夫不是军区后勤的一把手吗?是不是他们买的?他们跟外国人也做生意的吗?怎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