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24节(2 / 3)

加入书签

定有流行音乐介绍,欧美乐坛的情况,撰稿人的情况可以借此知道。

这么一来,无论歌手乐坛还是歌曲本身,他们都能够了解。

那一本以介绍普及欧美流行音乐为目的的杂志,为什么不能创造出来呢?

她找不到说不行的理由。?

办个杂志

既然硬件软件条件都有了, 周秋萍就开始行动。

她可以出钱买创刊号,她可以掏钱发稿费,她还能想办法敲定印刷, 她甚至已经想好发行渠道。

印好的杂志就摆在米瑞克的店面里, 搭配着打口带供顾客食用。

前期免费,就当是为卖磁带做宣传, 购买磁带的人可以获赠一本。

等形成气候, 读者变多后,那就可以正式上架卖了。

但这些后勤工作她能做,具体编杂志的活她却没办法越俎代庖。

不懂就是不懂,她不可能因为当上了音像店的一把手,就什么都会了。

这种事,还得找懂行的人。

周秋萍考虑的第一个人选就是文艺兵何谓。

对方在文工团搞宣传工作, 而且还负责编辑一本内部杂志, 完全专业对口。更妙的是, 他对欧美流行音乐以及摇滚乐如数家珍,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专业人士。

由他出头办杂志, 介绍欧美流行乐, 再合适不过了。

周秋萍过去找人, 开门见山说了来意。

何谓正在给米瑞克音像店做宣传海报呢,音像店的宣传资料都外包给了他。

一听周秋萍的设想,他就激动地拍大腿, 竖起大拇指道:“周经理,还是你这个, 干就干大票。咱们在这方面就是一块荒漠, 我只在莫里斯·迪克斯坦的《伊甸园之门》和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看到过一点西方音乐的介绍, 还有就是《音像世界》里面提到的三言两语。太少了, 完全不够。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根本得不到任何口粮。倒是一群附庸风雅的家伙在那里上蹦下跳,贻笑大方,也不嫌丢人。”

周秋萍赶紧打断他的滔滔不绝:“现在让你办这杂志,有什么难处吗?你要提就尽快提,我希望过年前能有一期杂志出来,里面介绍的歌手,米瑞克音像店要有卖。”

何谓点头,想了想,开始掰手指头:“一个是钱的问题,印刷厂什么的我都能联系到,以印内部杂志的价格搞定不成问题。但还是得有启动资金。另一个就是撰稿人的问题。我这边可以联系些朋友帮忙写稿,你那边如果有合适的人,也得招呼他们投稿。让他们大胆点儿就写自己最喜欢的乐队和歌手。文笔不好没关系,只要有真情实感在,我给他们润色也无所谓。”

两人商量了一会儿,暂定杂志名称为《欧美乐坛》,朴实简单又直接。稿费为5块到10块钱不等。待到正式发售杂志,再提稿费。至于编辑,以他们现在的情况请全职不现实。兼职编辑可以撰稿挣稿费,除此之外,每个月再拿30块的生活补贴。

至于杂志编好后,首印数目暂定五千。按照米瑞克现在的出货量,这么多杂志送出去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多印也没问题。

但是,要控制成本啊。每本杂志都是真金白银印出来的。白送的话,即便知道是在打广告,周秋萍也肉疼。

况且送的太多了,就不稀奇了。

双方商定后,就各自忙碌。

距离春节不到三个星期,想要年前把杂志办出来,一个礼拜内就必须得定稿。

周秋萍给王老师打电话,对方。

周秋萍笑了,鼓励她道:“现在放眼全国,听过比你更多欧美音乐的人能有多少?你了解,你知道,你就已经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了。放心大胆地写,你就是觉得写的不好也没关系,我们这边有编辑帮忙润色的。不过动作得快点,能在创刊号上登文章,说出去都有面子呀。”

王老师不好意思:“那个,杂志印出来能送我一本吗?我不要稿费。”

周秋萍乐了:“肯定要给你样刊啊,稿费当然也要有。现在我们刚开始,稿费不高。等到以后杂志卖钱了,还会再涨稿费,先在现在的基础上涨一倍。”

王老师惊讶不已:“那如果登两三篇文章,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了。”

周秋萍给她画大饼:“何止呀,你要是变成知名乐评人,稿费能一个字一个字的给你算。搞不好一篇文章都等于你几个月的收入了。你英语好,听力好,能听得懂bbc的英文,就不要浪费你的优势。好好听节目记下来,做成欧美乐坛快讯的方式也行。你自己写,也发动你圈子里的朋友写,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热闹。”

王老师被她鼓动的热血沸腾,到后面也不说自己不行的话了,反而表示她可以试试,尽快将稿件寄过来。

挂上电话,周秋萍还是不能歇下。

她盘算了一下自己手上有的钱。

除却投入到部队贸易公司里钱滚钱的部分外,她自己在宁安县城卖衣服卖电子表卖磁带,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