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00节(2 / 3)

加入书签

一次的转录。随着转录次数的增多, 录像带电影的画质也会越来越模糊,经常出现闪亮的条纹。那是录像带受损以后呈现的特点。

但即便是这种画面破碎不堪的内部电影,也足够让围观的人心神摇曳。这就是物以稀为贵呀。荒漠里任何一株草都能够叫人发出乌拉的呼喊。

王老师激动死了。

她算是这个时代的文艺青年,也是录像带电影的发烧友,跟着同好看过不少录像带电影。可她从来没有看过如此清晰的进口录像。纯英文版的,发音地道, 没有沙沙的噪音。画面清晰, 不用在闪光条出现的时候, 还要猜测电影真正播放的是什么。

她抓着录像带反复看,越看越喜欢, 声音都不由自主地高亢起来:“周老板, 这个磁带多少钱?”

周秋萍笑了笑, 不甚在意的模样:“你要看的话,我借你吧。”

王老师却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我还是买吧。我听说这电影特别好, 看了才知道电影还能这么拍。我应该会不止看一遍,借还不知道借到什么时候呢。还是请你割爱卖给我吧。”

周秋萍为难道:“这个不便宜啊, 一盘10块钱。正宗的进口货, 我拿货也要找人的。”

十块钱的确挺贵的。她刚工作, 一个月不过五十二块钱的工资。

这相当于一个月薪五千二的老师花一千块钱买磁带, 听上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这时代的人却能坦然地接受,因为奢侈品的价格本来就包含溢价。眼下一盘纯正的进口英文电影磁带就是标准的奢侈品啊。

王老师痛快地掏了钱。

周秋萍也没矫情,直接收了钱。

她还帮王老师出主意:“你要是长期想买录像带收藏录像带的话,你得学那个清朝的诗人叫袁枚的还是什么,得钱生钱,不能把自己拖垮了。比方说录像带,你可以跟朋友一道欣赏,也能找间教室之类的屋子卖票,一人两三毛钱,一次找七八个人。这样安排几趟,你买录像带的钱也就挣回来了。这是英文原声带,给人练英语多合适啊。不过你要做学生生意的话,得好好筛选片子,不能拿黄色的暴力的给小孩看。”

王老师被她说的怦然心动。

自己之所以咬牙掏十块钱,是因为她没内部途径弄磁带,但她也不能老白占别人便宜,搞得自己腰板都挺不直。

可一次两次她买得起,十次八次她就吃不消了。

如果能够靠这挣外快,那就能长长久久地看录像带电影了。

她嘴巴张了几张,最后才冒出一句:“可我没录像机啊。”

之前她都是去朋友家看。

周秋萍笑了笑,没大包大揽:“那你找人合伙嘛,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借还是租,办法总比困难多。”

王老师终于鼓足了勇气,点点头道:“行,我试试看。”

周秋萍笑着起身告辞:“那你忙,后面要磁带的话找我。你也别心急,就算这生意做不起来,后面有挣外快的机会我也找你。”

她相中王老师鉴赏进口电影的能力了。

王老师会英语,也看过不少外国片,知道哪些片子受欢迎。等余成找到以塑料垃圾的名义进口的打口碟打口带门路,王老师就是现成的淘金人选。

如何从浩瀚的半损毁磁带中挑选出精品,那就必须得依靠懂行的专业人士。

没有这种人,那就培养呗。

哪有人天生就会。

周秋萍出了王老师的宿舍,又跑了趟食堂找吴老师。

吴老师瞧见她,老远就招手,面色激动:“还有计算器吗?你手上有多少我要多少。”

周秋萍笑开了花:“吴老师挣得不少啊,都能□□了。”

“嗐,到现在还补着前头被单的债呢。”他眨眨眼睛,询问周秋萍的意见,“你说,这天冷了,我是不是该囤点冬装棉胎什么的。进了腊月我再出手。你有货吗?”

周秋萍摇头:“我可不打算做这生意。夏天多少人买棉袄啊,他们有几个身体穿。我看别说今年冬天,明年这些能不能卖出去都打个问号。”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的确多,八十年代人也舍得在穿上花钱。但放眼全国,大家的消费水平就摆在那里。一次性刷光了存折,后面大家都得省着过日子。

吴老师遗憾地敲桌子:“哎,我就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周秋萍满脸囧,赶紧喊停:“行了,计算器我有,电子表也还有点。你要的话,这包里的都归你。”

吴老师大喜过望:“要,都要,挣不了大钱我挣点小钱过年也行。”

虽然不是头回做买卖,但该走的验货流程不能省。吴老师看完货,才满意地掏钱拿货。

两个女儿在托儿所吃午饭,周秋萍也懒得自己再起炉灶。她在卫校食堂买了红糖馒头和卤鸡蛋,准备回去对付一顿拉倒。

走到公安局门口时,从里面出来的警察喊住了她:“那个,周同志,你家不能把人往公安局一放就不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