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1节(1 / 4)

加入书签

“家里给我安排了读军校,我回去以后就给你写信,你要记得回信。”

“嗯。”

“你要不断学习,多读书,将来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嗯,还有什么?”

“等……军校管得严,我放假就回来看你们……你要多吃,不要老把好吃的省给冬哥儿,你看,风一吹,你就要被刮跑了。”

小秋笑出了声,点点头答应了他。

程安东把没用完的肥皂、毛巾、牙膏以及当初从城里带来的热水瓶、精钢锅等等全部送给了赵大爹。留给小秋的是他亲手抄完的《第二次握手》和一本蓝色软皮封面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李后主的词句: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而他本人,只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带走了几张画像。家里寄过来的钱,除了车费跟路上必不可少的花销,他全部买了信封跟邮票塞给了小秋。

程安东开始出早操了,得天一擦亮就起床;小秋进了镇上的高中,要走五里路。程安东学会了射击,趴在地上瞄靶心;小秋学了古诗,现在有大胆的老师也开始教古诗了,她在信中工工整整地抄写:涉江采芙蓉,所思在远道。慢慢的,整个青桐镇的知青都陆陆续续地返城了。随着知青支撑起的代课老师队伍的减少,青桐镇高中也走到了穷途末路。穷则思变,上面出台了新政策,附近三个镇子的高中合并到了一处,设在隔壁镇上,距离长干村足足二十里地。小秋要继续上学,就意味着必须起早贪黑完完全全地当一个书生了。她读到高中,已经是女孩子中的文化人,就是放在乡下男孩子当中,也属于翘楚一流。何况高考虽然恢复了,但战战兢兢的,推荐的工农兵大学还占着乡村的主要市场。至于考大学,那样薄弱的乡村教育积累的基础,大学对于她而言,是不属于同一个世界的。

小秋没能读完高中,赵大爹自从胃溃疡以后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她十八岁了,可以在生产队拿八分工。退学后一个礼拜,她趴在煤油灯底下给程安东写信,写了足足三张纸,旁边语文课本上放着手抄本的《第二次握手》。她把信纸装进了信封,将书本压进了箱底。程安东没有收到这封贴了两张邮票的信,同样在一个礼拜前,他在军校收到了两天后立即出发去抗越前线的通知。他只来得及匆匆写了封短信投进邮箱,信件翻山越岭,要抵达的地点已经变成了村办工厂。没有人有耐心再去寻找信件的收件人,盖上“查无此人”的邮戳,信件也来不及再回到原主人手中。

小秋没有收到程安东的回信,她感到怅然若失又觉得尘埃落定。是的,程大哥生气是应该的,他在那么辛苦紧张的情况下还看书学习考上了军事院校;相比之下,自己是多么的没用,轻易地就放弃了读书。村东头的知青媳妇以死相逼,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离婚证回城里去了。十年一觉扬州梦,尘归尘,土归土。她把所有收到的信件都拿出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翻出那本《第二次握手》摸了摸封面。蓝色软皮的笔记本依旧几乎是空白的,只在扉页印着钢笔字迹:闲梦远,南国正清秋。现在她知道那是词,而不是诗了。只是这些,对于小秋,似乎已经失去了意义。

他们至此断了联系。

在那样一个年代,杳无音讯是极其轻易的一件事。程安东上了战场,枪林弹雨中他才恍然原来跟课堂上讲的不是一样的感觉。越南鬼子用当初我们援助的大米土豆堆筑起防御工事,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正遭遇着空前的天灾人祸,饿殍遍野。他们躲在当初我们帮助修筑的军用设施中扫射,使用着我们赠送的武器。程安东出离愤怒了,战友在自己身边一个个倒下,他恨不得能撕烂了这个丑恶的无赖。然而他要活着,他是家中独子,他要负担起家族的希望;他还没有履行诺言,他要带着小秋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逆袭

冯峰回去以后亢奋不减。他一觉睡到中午起床, 打电话跟许多说,他决定了,准备拍出一部媲美《我的父亲母亲》的作品。

许多心道,太局限了,导演。你可以拍出《山楂树之恋》啊。不过, 这部电影好像得好几年后才出现。但正因为这样, 才不会跟风啊。

她热情鼓励了冯导的伟大理想。像这么出手大方的导演, 上哪儿找去。

下午, 许多还在心中打着剧本的粗纲,学生会选举的结果公布了。展板前围得水泄不通,不少同学都奔过来先睹为快。

陈曦跟许多没多少悬念的当选学习部部长了。因为真跟陈曦之前说的那样,这个职位, 主要看参选者的文化课成绩。

让大家吃惊的是, 学生会主席的人选居然还是先前的大热门, 最后一天惨遭滑铁卢的陶铸龚晓组合。他们被减去五百票以后,以微弱的十三票优势登顶。

陆秋今天在初中部分校上学,消息滞后。她打电话给许多询问结果听说龚晓姐姐当选后, 乐得不行。她可是大功臣啊。他们初中部分校几乎全把票投给了陶铸龚晓组合。

这是股新力量。去年初中部分校的学生还没有选举权,只单纯过来围观了一回。今年,因为他们的加入, 愣是在最后一部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